注释(第14/17页)

注189关于骚子营(哨子营),当地人与对此地感兴趣的文化人等,众说不一,兹引白鹤群先生在《老北京网》(www.obj.cc海外版)上发表的《香山脚下话旗营——圆明园护军营》一文为参考:“与圆明园护卫有关的还有一哨子营,哨子营属正黄旗旗营管辖,哨子营全部由蒙古籍骑兵组成,昼夜巡视圆明园园垣。其马圈在今国际关系学院处。由于蒙古八旗的食宿与地域与当时的汉人有一定的差别,时居大有庄、坡上村的汉人习称这些哨子骑兵为‘鞑子’,所以此营汉人称之为鞑子营。对于在昔日飞扬跋扈的朝廷兵丁,平民的恶感仍不得发泄而称之为‘骚鞑子’。今日仍有地图、标志牌及世间口语称‘哨子营’为‘骚子营’或‘鞑子营’……现藏于第一历史档案馆中的清兵部左侍郎禧恩的奏折,就说明了哨子营的性质和维持当地治安的作用。”

注190关于东北义园,可参见2011年11月21日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东北义园”有关情况的报告》(海政报〔2011〕31号):“东北义园”(又名西静园公墓)位于清华西路以北,圆明园公园南侧,占地面积约90亩,隶属市民政局。九一八事变后,经张学良先生等人倡议,东北难民救济委员会拨款购地筹建“东北义园”,用于安葬客死他乡的东北籍人士。原有土地384亩,由办公区及四个墓区组成。“东北义园”始建于1935年。新中国成立后设东北义园管理委员会,1993年更名为北京市西静园管理处。1960年,经北京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划归市民政局管理至今。由于历史变迁,现分为东、西两园,相距1公里左右。东墓区有老墓2600余座;西墓区除850座老墓外,后建骨灰墓2000余座,骨灰墙安置骨灰250余份。“东北义园”先期安葬了于凤楼(张学良前妻于凤至胞兄)、王家桢(原国民党外务次长、张学良对日关系顾问)等当时的著名人士,后中国科学院院士邢其毅、北京大学教授周一良等20余位科技界、教育界知名人士以及何鲁丽、万国权等领导同志的亲属相继安葬于此。亡人家属身份复杂,涉及全国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等。与王佟生先生这里谈到的基本一致。

注191“东北义园”原来分成东、西两个园子,达园在两个园子之间,位于海淀镇北1公里,原是北洋军阀王怀庆(见本篇访谈前注)的私家花园,故俗称王怀庆花园,始建于民国初年,是京郊私家园林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注192《海淀区志》第二章“境内驻军”,342页。

注193参见拙著《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王春茂口述。

注194周桂芳女士是由李富强先生推荐给我的。李先生的父亲与周女士是多年的邻居与同事,所以李先生喊她姑姑。此次访谈,李先生与他父亲也在周女士家坐了一会儿,旋即离开,这段插话是在他们离去之前讲的。李先生的父亲也是当年从山东顺运河来到北京,但时间较晚,已经是20世纪40年代了。

注195周女士这里说的,与蒋效愚、李凤玲主编的《京畿丛书·朝阳》(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81页)一书所说完全相合,按该书称:“高碑店第一代蓄养小金鱼儿的是周家。其实,早在漕运时,周家便养起了小金鱼……当时一条小金鱼可卖一二串钱,也就是一二十外小铜子……当时整个三闸南岸小金鱼池一溜溜好几十个,到60年代还有30多家小金鱼养殖户。”

注196窝棚并不是固定的,随处有鱼,随处挖坑捕鱼卖,就随处搭起窝棚。

注197东坝在朝阳区东北部,现在是东坝乡所辖的一个自然村。

注198老妈作坊,也称老妈店,旧日称保姆为“老妈子”,老妈店是给人介绍保姆的地方。

注199这里说的是我国旧时表示数目的一种方式,称“苏州码”,也叫“草码”。多用于中药方子、裁缝店、五金店铺、屠宰场等的经商场合,和苏州并没有直接关系。与123456789相对的是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ㄆ。

注200放定是旧日婚礼程序,有放小定和放大定。放大定意味着男女双方联姻已成定局,男方要向女方送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