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3/17页)
注174这里提到的殷总管很可能就是前注中赵珩先生引《清宫琐记》中所说的总管太监殷福寿,可见这些传说确有一些依据。
注175这句话出自毛泽东之口,是由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转发《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的。
注176这里指的,是从2004年开始的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在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中铺防水膜一事。此举曾遭到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质疑,问题集中于这种做法是否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等方面。最终结果不详。
注177北京大学西门内教学楼前的一对华表,原坐落于圆明园西北角上的安佑宫(即乾隆圆明园四十景中“鸿慈永祜”)前。1925年年初,燕京大学翟牧师私拆华表,守园太监和当地警察劝阻无效。目前仍耸立在北大校园。
注178都是圆明园内外的村落名。其中一亩园位于圆明园正大光明门东南侧,清代曾是皇帝亲耕的“籍田”。每年春天帝后出园来此举行亲耕之礼,至嘉庆道光年间帝籍之礼渐废。树村原为圆明园八旗中正白旗的兵营。北宫门是颐和园北门,后渐成村落,与上地村一样属于汉人的聚落。
注179鸿慈永祜又称安佑宫,是皇家祖祠。位于圆明园西北隅。仿景山寿皇殿建造,为圆明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建筑,殿内中为康熙帝神像,东为雍正帝,西为乾隆帝。殿门前为两道琉璃牌坊,各有华表一对。北为紫碧山房。
注180选自刘阳:《三山五园旧影》,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
注181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爱国志士。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泛涉书史,尚经世之务,嗜金石,为收藏殷墟甲骨的第一人。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京,投井死。
注182鹿传霖(1836—1910),字润万,又字滋(芝)轩,号迂叟。直隶(今河北)定兴人。清朝末年大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鹿曾募兵三营赴山西随护慈禧、光绪帝到西安,被授两广总督,旋升军机大臣。二十七年(1901年)回京后兼督办政务大臣。宣统嗣立,鹿与摄政醇亲王同受遗诏,加太子少保,晋太子太保,历任体仁阁、东阁大学士,兼经筵讲官、德宗实录总纂。
注183“廓然大公”亦叫双鹤斋,在福海西北隅,平湖秋月之西。占地3公顷,是福海景区中一处最大的独立园林。
注184南皮、献县和高阳三处都位于河北省,三地距离不远。其中,南皮、献县今都属于沧州市。
注185王怀庆(1875—1953),字懋宣,河北省宁晋县凤凰镇南塔庄人,北洋直系老将。1922年到1926年期间任过京畿卫戍总司令。民国成立后,清皇家园林颐和园被北洋政府收回,王怀庆却私下将颐和园又还给了清室。
注186东阿属山东省聊城,南皮属河北省沧州,聊城和沧州虽然接壤,但东阿和南皮并不毗邻。
注187这里说得不够清楚,圆明园护军营中的正黄旗驻肖家河,肖家河南的河是清河,清廷于清河的南北两侧所建的河南新营、河北新营都属于正黄旗。
注188五营是明朝军队的编制。据《明史》,明迁都北京后,京营有72卫,并建立五军营、三千营及火器部队——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总称京军三大营,由皇帝派内臣提督各营。平时,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负责巡逻,神机营专掌火器,战时则随驾亲征。明代京营制度,后来经过多次改革,到嘉靖年间仍恢复三大营建制,只将三千营改称神枢营,设总督京营戎政(武臣)和协理京营戎政(文臣)统辖。至于清朝在圆明园设立的,是八旗护军营,清雍正二年(1724年)于圆明园周围建营房8所,选在京八旗护军3000名、养育兵96人别组成营,八旗各设营总1人、副护军参领2人、署护军参领4人、护军校10人领之,本书司文琴口述中有详述。八旗制度是清朝从辽东带入关内的一项集军事、行政和生产于一体的独特的制度,圆明园八旗护军营是八旗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从明朝兵制衍化而来,当地旗民虽然将其称为“营子”,也不过是兵营之谓,与明朝的京营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