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1/17页)

注143山东回族的农业经济,据有关专家研究,是从明代常遇春在山东建立军屯开始的。常遇春部下较多回族,从此,济宁、泰安、德州、聊城、惠民等地,形成了许多回族营,即回族农业村落。现今的五营、六营、大营、小营、前营、后营、刘家营、马家营等都是当时军屯的军盘(参见杨珍《历史上的山东回族经济》,载《回族研究》1998年第3期)。从中可窥见金家祖上的由来。但该文称“为安排‘达子兵’(即长期过着军屯生活的回民)的家眷,在德州卫(今平原)专设了回民村——达官营,以供农耕”则值得商榷,参见拙著《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外城编”满恒亮口述中有关“达官营”的注释。

注144蓝靛厂镇的德源成米面油盐店开业于清末光绪年间,自制的酱菜和干黄酱在北京西郊一带非常有名。上篇附录《我这一辈子(我的幼年时代)》初稿之八“‘外火’的商业区”中对这家店铺也有叙述。

注145金女士将该村称为“馒村”。按该村今称门头村,馒头村是明代的称呼。村中居住有满、回、苗等族,是京郊一个著名的少数民族村落。

注146西贯市位于北京昌平区阳坊镇,历史上就是回民村,村民多为李姓。据民国时夏仁虎《旧京琐记》记:“贯市李者以标局起家,固素丰,颇驰名于北方。两宫过,迎而进食,甚具备。命其子侄随扈以西,各予五品官。殆亦等于滹沱麦饭矣。”(卷七“时变”,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82页)标局即镖局,清朝时北京号称有八大镖局,其中西贯市就占了两个,即东光裕和西光裕。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8月14日京城陷落,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逃,所到第一站就是西贯市,这就是上述夏仁虎所记之事由来。关于这段历史,西贯市村民中流传着诸多版本,金女士所讲只是其中一种。详见下面“京北回族第一村”中专门对西贯市村民所做的访谈。

注147这话不知是什么意思,我完全是按音记下来的。《三字经》里有“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之句,讲的是周室衰微后诸侯并起互争雄长的那段历史,金女士之父很可能引用这段话来形容儿子反抗老子之事,所以应该是“逞干戈,尚游说”而不是“尚游父”。

注148“粮食过关”指的是1960—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因政府将“以农业为基础和尽快争取粮食过关”作为当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口号,所以人们将这一时期简称为“粮食过关”。

注149金女士的父亲这里引用的,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的故事:“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注150金女士这里所述属实。1957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本市在店员和手工业社员中不再划右派分子,金女士之父因此而逃过一劫。参见《当代北京大事记》111页。

注151“三自一包”,三自即自留地、自由市场和自负盈亏,一包是包产到户。这是20世纪60年代初刘少奇、邓小平主持中央经济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政策,主要精神是放宽国家对经济的统制。

注152压腰钱,一说就是长辈送给晚辈的压岁钱。

注153清朝巡抚是从二品。

注154板井,村名,位于西郊四季青乡东部。

注155一贯道起源于明清时期,属于五教合一的多神教。

注156蓝靛厂有清真寺,见上文。但金女士这里指的不是清真寺,而是位于蓝靛厂的道观广仁宫,亦即西顶碧霞元君庙。

注157色俩目:意为“和平”“平安”“安宁”。伊斯兰教徒相互祝安和问候的用语。

注158俩一俩海:这是清真言的头一句,即al-Kalimahal-Tayibah的音译,汉译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

注159出散(Sadaka):即施舍。指伊斯兰教徒以自己财物的一部分自愿捐助贫穷和有需要的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