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第21/39页)

对于这样一种妥协,希特勒听都不要听。他让英国首相等了几乎一整天,才终于回了一个措辞激烈的照会,再次长篇大论地重弹捷克人如何对不起德国人的老调,再次拒绝改变自己的态度,最后的结语是:只有战争「看来才能解决问题了」。张伯伦的答复很简短,他要求希特勒把新要求写成书面,「附上一张地图」。由他「作为调解人」送交布拉格。他最后说:「我看不出我在这里还有什么用处,因此我打算回英国。」

在这样做以前,他再次来到德莱森饭店同希特勒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会议从九月二十三日晚上十点三十分开始。希特勒以备忘录的方式提出了他的要求并且附有地图。张伯伦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新的限期:捷克人应在九月二十六日也就是两天以后上午八点开始撤出割让地区,而在九月二十八日撤退完毕。「这不是无异下最后通牒吗!」张伯伦慨叹说。

「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希特勒立刻反驳,当张伯伦反唇相讥说这里用得上德文Diktat(命令)这个字的时候,希特勒回答说:「这根本不是什么命令。请看,文件上明明写着是『备忘录』。」

这时,一个副官给元首送来了一份急电,他看了一眼就把它扔给了正在翻译的施密特并说:「把这念给张伯伦先生听。」

施密特遵命照念:「贝奈斯刚刚在电台上宣布捷克斯洛伐克实行总动员。」

据施密特后来回忆,房间里顿时一片死寂。然后,希特勒开口了:「当然,现在一切都定局了。捷克人根本不想把任何领土割让给德国。」根据施密特的笔记,张伯伦不同意这种说法,继之就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希特勒说)是捷克人先动员的。张伯伦对此表示不同意。是德国首先动员的——元首否认德国已经动员。

这样,谈话一直继续到凌晨一点多钟,最后,张伯伦问希特勒,德国的备忘录是不是「果真绝无商量余地」,希特勒回答说确是如此。接着,首相回答说,继续会谈己无意义。他已经尽了他的最大努力,他的努力已归失败。他将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因为他到德国来的时候所抱的希望已成泡影。那位德国独裁者并不愿意张伯伦就此脱钩而去,因此提出了一项「让步」。

「我很少给别人做过这样的事情,你是难得的一个。」他说得挺爽快,「我准备只给捷克人撤退的期限规定一个日期-十月一日——如果那样能便于你完成任务的话。」他一边说着,一边就拿一技铅笔自己把日期改掉了。这当然根本不是什么让步。

十月一日一直就是X日。

然而对英国首相来说,这却似乎颇有作用。据施密特的记录,他曾说「元首在这方面的考虑,他十分领情」。不过,他又说,他不能对这项建议表示接受还是拒绝,他只能转达。

无论如何,僵局总算是打破了。当会谈在凌晨一点三十分结束的时候,不论在此以前发生了什么,两个人在个人关系方面似乎比他们初次会面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显得更亲近些。我自己有幸在二十五英尺之外一个看门人的小屋里(我在那里设了一个临时广播室)亲眼看到他们在离旅馆大门不远的地方道别。他们彼此的亲密态度使我感到惊奇。我当时听不见的话,施密特记下来了。

张伯伦真挚地同元首道别。他说他感到由于过去几天的会谈在他和元首之间已产生了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他仍然希望目前困难的危机将能克服,那时他将本着同样的精神同元首讨论其他仍然悬而未决的问题。

元首感谢张怕伦的这一番活,并且告诉他,他也抱有同样的希望。他已经说过几次,捷克问题是他要在欧洲提出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希特勒否认还要攫取领土的声明看来对告辞回国的英国首相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随后在下院发表的报告中,曾强调指出希特勒作这番表示时「怀有极大的诚意」。

当张伯伦在将近凌晨二时回到旅馆时,有一个记者问他:「先生,局势是不是已经绝望了?」张伯伦回答说:「我并不想这样说。现在一切要取决于捷克人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