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谜一样的雍正和年羹尧之死(第6/9页)

此后,康熙皇帝爱惜陈梦雷和杨文言的才华,将他们重新起用,派给皇三子胤祉做助手,帮助他编校《古今图书集成》。雍正皇帝继位后不久,为了打击胤祉,把以前的老账翻腾出来,再次罗织罪名诬陷陈梦雷和杨文言,导致两位古稀之年的老学者、老科学家再次蒙冤受屈。随后,雍正罗织了一些极其可笑的理由,将胤祉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不久将他削夺爵位,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胤祉在幽禁中死去。

雍正的八弟胤禩是雍正最为嫉恨的一个兄弟,他被削夺了爵位后,由四哥雍正皇帝为他改名为“阿其那”。有学者认为,这是“猪”或“肥如猪”的意思,有人认为是“不要脸”的意思,还有国外汉学家根据满洲习俗,认为是“冻死的活鱼”之意,不知道在满族习俗里,“冻死的活鱼”代表着什么意思。目前,尚没有权威的说法。这条“冻死的活鱼”被雍正幽禁后,可能受了不少罪,死后,很多人认为是雍正谋杀所致。

胤禟是老九,雍正最为痛恨的弟弟,原因是,他坚定支持八阿哥胤禩。雍正替他这个弟弟改的名字是“塞思黑”。有人认为是“狗”或者“贱如狗”的意思,也有人认为,也是“不要脸”之意。目前同样没有权威的解释。他死时,状极痛苦,人们普遍认为是被雍正毒死的。

胤祯是老十四,是雍正一母同胞的弟弟。“祯”字发“征”音,与胤禛的“禛”不是同音。起初,他支持八阿哥胤禩,不喜欢自己的亲哥哥胤禛。后来,康熙皇帝任命他为“大将军王”,派他代皇帝御驾亲征,去平息西藏、青海地区的叛乱。很多人,包括胤祯自己,也包括今天的学者认为,康熙皇帝准备让他建立功勋威望之后,继承皇位。雍正皇帝在《大义觉迷录》中,是这样驳斥这种说法的:康熙晚年,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知肚明;胤祯远征之地距离北京数千华里,往返一次至少要一个月以上,康熙没有可能在临死前,把要继承皇位的人,派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

胤祯富有才干,威信也很高,雍正继位后,他始终不买雍正的账。据说,他们母亲的死,就与老太太对他的疼爱和为他抱不平有关。对于这个亲弟弟,雍正还算手下留情,一直将他幽禁在那儿,留下了他一条性命。乾隆继位后,被释放出来,并恢复了所有福利待遇。

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对于自己荼毒诸兄弟的做法进行了辩解,大意是说,这些兄弟都不是东西,自己为了国家利益上的考虑,不得不如此云云。近年来,为雍正唱的赞歌响彻云霄,对上述事迹也做了符合雍正愿望的解读。因此,在人性与人格上将这些歌唱者与雍正归入一类,想来应该是他们所乐于接受的。

这些人伦惨剧的形成,有制度上的原因,有政治上的需要,也有个人品性上的因素。各方面交互作用,使我们应该懂得一个特别浅显的道理:人性常常是靠不住的,需要有效的监督与制约。仅仅靠《三字经》中骗小孩子的“性本善”之类愿望,或者孔孟之道提倡了数千年的“慎独”之类说教,是治理不好一个现代国家的。一个好的制度,必定应该是一个惩恶扬善使人不敢也不能作恶的制度,必定是一个让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制度,必定是一个作恶后要受到惩罚的制度。从现如今对雍正的赞美声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要走的路可能还很漫长。

除了这些皇家兄弟之外,说起大清帝国功高权重的知名人士的死,大约就要算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之死最为富有戏剧性了。

《清史稿》中,评价年羹尧时说:此人“才气凌厉”。从其一生行事判断,这位抚远大将军的确够得上是文武双全、才气纵横。年羹尧出身帝国高级官宦之家,他可能有许多种方式为官为宦,如恩荫、荐举等,但此人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参加科举考试,硬是一举高中进士高第,从此顺风顺水地走上仕途。

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中,老四——后来的雍正并不是那么受人待见的。因此,在相当长时间里,该人似乎从来没有能够身登大宝的迹象。以至于他最重要的一个谋臣,甚至沮丧地建议未登基前的雍正,想办法把自己安排到台湾去做地方长官,以便形势不好时,可以把主子四阿哥胤禛接到那里去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