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谜一样的雍正和年羹尧之死(第8/9页)
隆科多的死,和年羹尧有某些类似的性质。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儿子。从亲族关系上,他既是康熙皇帝的表弟,又是他的内弟。因为隆科多的姐姐是康熙皇帝的孝懿仁皇后。雍正皇帝幼小时,曾经由孝懿仁皇后抚养,因此,雍正皇帝称呼隆科多为舅舅。康熙皇帝晚年,隆科多担任步军统领一职时间长达十一年。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相当于首都警卫部队的最高首长,紫禁城等皇家要地的警卫工作全部由他负责。康熙皇帝经常将一些极为机密的事项交给隆科多办,表明对他的特殊信任。
康熙皇帝临死时,只有隆科多在场。他一个人代表大行皇帝宣布了雍正继位的遗诏,因此,许多人认为是他篡改了康熙遗诏,扶持雍正登上帝位。雍正继位后,隆科多立即成为最为显赫的新贵,与大学士马齐一起,总理帝国事务。
隆科多与雍正皇帝的蜜月期大约也只有两年时间。到雍正三年初,他的步军统领一职被解除。当年,在收拾年羹尧时,雍正顺便把隆科多一起修理了一番。皇帝警告他:“各宜警惧,毋自干诛灭”——你们要老实点儿,不要自己找死。
两年后,雍正五年,隆科多被捕,群臣审议出四十一款大罪,其中的一些罪名,比加给年羹尧的还要可笑,但只要皇帝认可,就自然成了真正的罪恶。最后,雍正皇帝仍然不忍杀死他,下令在畅春园边上盖了三间小房,将他永远禁锢在那里。第二年,隆科多在禁锢中死去,死因不明。
其实,隆科多和年羹尧一样,他们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离皇帝太近。有一句西方谚语说:知道隐情最多的那个人,就是最该死的人。事实上,年羹尧和隆科多就是这样走上死路的。
孟森教授在谈到雍正皇帝时认为,康熙皇帝的这些儿子,都很没有教养;唯独雍正皇帝,在治国上,“天资独高”。他“好名图治,于国有功”,上天保佑大清,使大业偏偏落到他的手里。孟教授认为,雍正皇帝不失为像唐太宗一样“逆取顺守也”。(孟森《明清史讲义》下,第468页)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或许是有道理的。
雍正皇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是实行了最多制度革新与善政的皇帝之一,是对后世中国影响最大的皇帝之一。同时,由于上面所述和下面将要谈到的原因,在清朝的皇帝中,他也是在后世挨骂最多的皇帝。雍正在位十三年,有两项重大的制度创新。
其中一项制度创新是“定火耗,加养廉”,通俗地讲就是过去官员们鱼肉百姓是巧立名目暗中进行的,就如今天的各种回扣、附加费之类;现在要把这些名目化暗为明,变成官员们的养廉银子,将各种不合法的附加费合法化,使得官员们极为有效地合法增加了收入。
可是,令为数不少的官员不舒服的是:这些回扣、附加费化暗为明之前,若狠狠心再加上手段辣,本来是可以拿到更多的,如今却没有了名目,只能拿那有限的养廉银子,这未免使当官少了许多乐趣。于是,他们嘴里也很难有什么好听的话了。当时,有“康熙朝有清官,雍正朝无清官”一说。意思是说:康熙爷在时,虽然有巧立名目的衣冠禽兽,却也有洁身自好的清官。如今,没有巧立名目了,却也没有清官了。过去,清官们还能造福一方,如今老百姓却要一体遭受搜刮了。
从后来发展的情况看,大清朝中后期帝国官员贪赃枉法的程度并没有减少,与以前历朝历代比较起来,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康熙在位时,官员们大量挪借公款,成为国库中的呆坏账。雍正采用霹雳手段予以清理,为此,可能逼死了不止一两个各级各类官员。雍正整饬吏治的努力及其力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因为这种种原因,当然使那些掌握了话语权又心地龌龊的士大夫,不会说他什么好话了。
他的另外一项重大制度举措则是“拼地丁,停编审”。
通俗地讲,就是摊丁入亩,或者叫地丁合一。也有人将其解释为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项政策是在大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开始推行的,实际上是从康熙时代的一项重大治国政策中引申和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