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朱子(第4/9页)
此本以前道家形容所谓道之恒言,然就上所述观之,则朱子此言,内容充实多矣。
【注】周濂溪谓:“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此言在朱子系统中为不通之论。盖在朱子系统中,吾人只能言,太极有动之理,故气动而为阳气。太极有静之理,故气静而为阴气。濂溪之太极,依朱子之系统言,盖亦形而下者。濂溪之“无极而太极”,实近老子“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说。陆象山指出此点是矣。(与朱元晦书,《象山全集》卷二,《四部丛刊》本,页十一)朱子虽用濂溪之说,而其对于濂溪之解释,则不必即濂溪之意也。
三 【天地人物之生成】
太极中有动静之理,气因此理而有实际的动静。气之动者,即流行而为阳气;气之静者,即凝聚而为阴气。朱子即濂溪《太极图说》言之云: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而静,静而动,开阖往来,更无休息。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两仪是天地,与画卦两仪意思又别。……浑沦未判,阴阳之气,混合幽暗。及其既分,中间放得宽阔光朗,而两仪始立。康节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则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之前,又是一个大开阖。更以上亦复如此。直是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小者大之影,只昼夜便可见。……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阴阳气也,生此五行之质,天地生物,五行独先。地即是土,土便包含许多金木之类。天地之间,何事而非五行?五行阴阳七者滚合,便是生物的材料。五行顺布,四时行焉。金木水火,分属春夏秋冬,土则寄旺四季。(《语类》卷九十四页三)
此以阴阳为气,五行为质。又云:
阴阳是气,五行是质。有这质所以做得事物出来。(《语类》卷一页八)
又云:
气之清者为气,浊者为质。(《语类》卷三页四)
气即生物的材料。具体的物之生,气为材料,理为形式。材料一名,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谓Matter之意。所谓质者,即较可见的材料。朱子云:
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桚去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语类》卷一页五)
所谓质者,可知即此所谓渣滓也。
此拶出之渣滓,先细后粗。朱子云:
大抵天地生物,先其轻清,以及重浊。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二物在五行中最轻清。金木复重于水火。土又重于金木。(《语类》卷九十四页十七)
又云:
天地始初,混沌未分时,想只有水火二者。水之滓脚便成地,今登高而望,群山皆为波浪之状,便是水泛如此。只不知因什么时凝了,初间极软,后来方凝得硬。问:想得如潮水涌起沙相似。曰:然。水之极浊,便成地;火之极清,便成风霆雷电日星之属。(《语类》卷一页六)
此谓五行之中,先有水火。后有土而成地,此具体的世界即构成矣。
此具体的世界亦一“器”,即亦一具体的物。具体的物,有成有坏;故此具体的世界,亦有成有坏。语录云:
太极之前,须有世界来,正如昨日之夜,今日之昼耳。阴阳亦一大阖辟也。又问:今推太极以前如此,后去又须如此?曰:固然。程子云:“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此语见得分明。(《语类》卷九十四页四)
又云:
问: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曰:这不可说道有个始。他那有始之前,毕竟是个什么。他自是做一番天地了,坏了后又恁地做起来,那个有甚穷尽。(《语类》卷九十四页十二)
所谓太极之前,意当谓系此具体的世界之前。此具体的世界未成之前,已有具体的世界;此具体的世界既坏之后,仍有具体的世界。如是成坏循环,继续无穷。
【注】《语类》中又一条云:“问:自开辟以来,至今未万年,不知以前如何?曰:以前亦须如此一番明白来。又问:天地会坏否?曰:不会坏,只是相将人无道极了,便一齐打合混沌一番,人物都尽,又重新起。”(卷一页七)此谓天地不坏,只其中人物有完全消灭之时,与上所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