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骑兵冲击战术的发展期(东汉到西晋)(第11/14页)
司马越旋即将矛头对准河间王颙,纠合中原诸州进攻关中。此时中原忽生变局:豫州刺史刘乔不满司马越一派的侵夺,举兵进攻司马越同党范阳王虓,将其驱逐到河北的冀州,同时联合司马颙和控制兖州的东平王懋,共同对抗司马越势力。范阳王虓情急之下派刘琨赴幽州求援,“乞师于王浚,得突骑八百人,与虓济河,共破东平王懋于廪丘,南走刘乔”[106]。关于刘琨这次从王浚处获得的骑兵数量,另有《东海王越传》为“突骑八百”,《刘乔传》为“突骑五千”[107],三说相对照,似应是八百人。借助这支骑兵部队,范阳王虓在一个多月里连续击败刘乔、东平王懋的豫州、兖州军队,控制河南地区,并击败了司马颙派驻河南的军队,即刘琨传所谓“破东平王懋于廪丘,南走刘乔,始得其父母。又斩石超,降吕朗”[108]。如此惊人的战果,和这支骑兵部队八百人的规模、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完全不成比例,说明当时骑兵如果运用得当,战斗力会非常强。
光熙元年(306年)初,在夺取河南兖、豫二州后,司马越联军乘胜向洛阳和关中进攻。王浚“遣祁弘率乌丸突骑为先驱”[109]。前年进军邺城时,祁弘也曾带骑兵为前锋。此次,成都王颖率楼褒、王阐等将防守洛阳北的黄河浮桥,居然被三百幽州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王浚遣督护刘根,将三百骑至河上。阐出战,为根所杀。颖顿军张方故垒,范阳王虓遣鲜卑骑与平昌、博陵众袭河桥,楼褒西走,追骑至新安,道路死者不可胜数。[110]
司马越联军由此继续西进。据《晋书·东海王越传》,有鲜卑首领许扶历、驹次宿归率领骑兵参与,他们都应在祁弘的指挥下。当联军向潼关进发时,与司马颙派来阻击的刁默部相遇,“祁弘等与刁默战,默大败”,司马颙和司马颖仓皇出逃。“弘等所部鲜卑大掠长安,杀二万余人”[111]。司马越一派终于把惠帝抢到手中,成为“八王之乱”的最后胜利者,但此时内迁到并州的匈奴刘渊部众已经起兵,中原正在成为胡马奔驰之地。
[1] 参见臧嵘:《上谷渔阳骑兵在刘秀征战中的作用》,《河北学刊》1984年第3期;刘勇:《东汉幽州突骑述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2] 《后汉书》卷十八《吴汉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675页。
[3]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传》,第704页。
[4] 参见《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国渊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39页。
[5] 《后汉书》卷二十二《景丹传》,第772页。
[6] 《后汉书·吴汉传》,第676页。
[7] 《后汉书》卷二十二《马武传》,第784页。
[8]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第17页。
[9] 《后汉书》卷十八《陈俊传》,第690页。
[10] 《后汉书》卷二十《王霸传》:“苏茂……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建从城中出兵夹击武,武……为茂、建所败。”(第736页)
[11] 《后汉书·景丹传》仅云“汉军退却”,注引《续汉书》曰“贼迎击上营,得上鼓车辎重数乘”(第772页),证明刘秀军营被强行攻破,但当时刘秀步兵主力不知是在营垒中据守,还是在营外列成军阵作战。
[12] 《后汉书·耿弇传》,第704页。
[13] 《华阳国志》卷五,建武十一年,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67页。
[14] 《后汉书·吴汉传》,第682页
[15] 《后汉书·马武传》,第785页。
[16] 《后汉书·彭宠传》,第504页。
[17] 《后汉书·王霸传》,第736页。
[18] 《后汉书·马武传》及注引《续汉书》,第579页。
[19] 《后汉书·耿弇传》注引《袁山松书》,第710页。
[20] 以上见《后汉书·耿弇传》,第710—711页。
[21] 《后汉书·吴汉传》,第678页。“陷陈”即陷阵。但“先登”本意是攻城时首先冲上敌城墙,骑兵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可能因为“先登”“陷阵”都是刘邦时代的记功专用术语,后人遂不加区分,杂糅使用。
[22] 《后汉书·吴汉传》,第679页。
[23] 《后汉书》卷二十一《耿纯传》,第763页。
[24]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24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