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6/17页)

注65张子余,系永定门外二郎庙住持,绰号张老道。早年以经营长春堂中药店卖避瘟散起家,后相继办起长春东号等木厂,亿兆百货线店等大商号。致富后,办理道教事业,收容、组织贫苦青少年参玄学道、学经,有所建树。但他是否为满族,尚未见说明。

注66金受申(1906—1968),曲艺史家,民间文艺家,民俗学家。原名金文佩,又作金文霈,字泽生,北京人,满族。六岁丧父,十岁丧母,家道衰落,由叔父抚养。他十七岁在北京市立第一中学读书时即为报刊撰稿,以稿酬弥补生活和购书之用。十九岁考入华北大学读书。二十一岁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读,至二十五岁。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起一直在北京从事教育工作,曾在十多所中学任教,还当过华北大学等高等学校的讲师。他还是名医汪逢春、赵树屏的弟子,兼任过华北国医学院教授。1953年经作家老舍介绍,调入北京市文联工作,直至病逝。20世纪30年代起,以“北京通”(或“北平通”)专栏在《立言画刊》《一四七画报》等报刊上发表介绍北京生活的文章,计有二百多篇,一百多万字,其中有《北平的俗曲》《北平俗曲录》《北平风俗曲》《风俗曲谭》《岔曲萃存》《岔曲笺注》《北平的评书》《瞽人的艺术》等大量有关北京曲艺的文字,所记见闻都来自实地考察,是研究北京历史和曲艺民俗弥足珍贵的史料。新中国成立后出版《北京的传说》(初集、第2集)、《老北京的生活》等著作。

注67齐如山:《北平的饭庄子》,为金受申著、杨良志编:《口福老北京》的代序一,北京出版社2014年版。

注68定宜庄:《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上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51—252页。

注69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9页。

注70这里讲得不够准确。1951年铁道部投资200余亿元(旧币),为北方交通大学在西直门外购地千亩另建校舍,将学校从李阁老胡同迁址于此,并在当年即投入使用。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校部撤销,改组为独立的铁道学院。1971年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2003年恢复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注71西直门城楼拆除于1969年5月。

注72张本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厨师,参见下文。

注73白家疃是北京西郊半山区的一个村落,位于海淀区温泉镇。

注74罐儿后头,可能是指水罐儿胡同,今改名为水章胡同,位于德胜门内大街西侧。

注75旧时海淀镇有不止一个冰窖,这里说的是位于娘娘庙胡同西北隅的一个。

注76出生时胎儿裹在肉球里,肉球被划破后才真正出来,民间一般称此种现象为“西瓜胎”。

注77玄烨:《御制畅春园记》,载《日下旧闻考》卷76。

注78司文琴口述中提到的三旗,应当就是雍正十年设置的内务府三旗护军营。所谓“坐落陈府村东、水磨前边”就是今天清华大学所在地。水磨之名,至今仍在。

注79于敏中等纂:《日下旧闻考》卷72,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1214—1215页。并见本书图2所示。

注80《北京文史资料》(第55辑),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220页。

注81銮仪卫,为宫廷服务的机构,掌管帝、后车驾仪仗。

注82司女士这里说的三个旗,又说三个旗都是一个旗,指的就是清代内务府的上三旗。按清制,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镶黄、正黄和正白)由皇上统领,上三旗的包衣组成的机构,就是管理皇家事务的内务府,所以内务府只有上三旗而无下五旗人员。内务府与外八旗是互不相干,互不统属的两个系统。司女士说“三旗都是一个旗”,这只有对清代内务府的体制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听懂,她的意思就是这三旗是属于同一系统而与外八旗不同的,这很准确。在下文中,司女士不仅对旗分甚至对顺序都说得分毫不差,这是非常少见的。她所讲内三旗与外八旗的隔阂也非常有趣,是在文献中很难见到的。

注83司女士这里说的,其实是清代八旗挑取马甲的做法。清代八旗男丁年满十六岁(或身高达到标准)即成丁,但成丁必须通过考试,才可挑取马甲,挑取了马甲才可以食粮饷并得到住房,否则便是无粮无差的旗下平民。挑取马甲的考试内容,主要是马步箭三项。司女士的父亲很有可能是通过了这三项考试获取了马甲资格,才可以分到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