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统治的表现:政策和工作(第14/15页)
这种不满被愤怒地表达出来,其中措辞最严厉的一篇文章,就是上面引用过的对7月5日北平学生难民事件的评论,作者周鲸文:
政府也许不喜欢地方势力,但不能因此而轻视地方人民。二十年来的历史告诉我,南京政府从一开始就憎恨东北的地方势力,不惜用外国人来消灭它,毫不珍惜这块土地,并把这里的人民当作了敌人。今天依然如此,东北的力量已被南京政府破坏。爱国的张学良将军已被囚禁十一年,而今,这曾被南京政府牺牲给日本人的满洲主权,又被送给了苏联……
谈到政府任用外地的行政官员,一名作者指出他不同意这是“东北问题”的起因。“我的观点与当地的乡亲们不同,”他写道,“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一个好人不管他来自哪里都是好人。”[101]不幸的是,这两点在政府那里都落了空。
东北问题的前世今生都与张学良这个人物有关。少帅是1936年12月在西安扣留蒋介石的关键人物,扣留蒋的原因是他不情愿抗日。蒋屈从了少帅和他的军队提出的要求,但是在事变后不久马上将他软禁。1947年初,张学良被送到台湾,处于更严密的禁闭之下。而当初人们普遍认为他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释放。[102]张的继续被禁闭,在东北激起了广泛的愤恨。这在政治上不能说没有一定意义。1948年3月,一份报道声称中央政府领袖在战后东北有两件事情出现重大失策。首先,他们对以下事实视而不见:张学良和他的父亲张作霖在东北历史上占有特殊位置,并因此受到尊崇。第二,他们低估了共产党在该地区14年的地下运动所积累起来的实力。[103]
对于第一个失策,政府坚称它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国家统一,任何当地势力对某独立人物的效忠,不管这个人物是不是共产党,都不允许存在。批评家反驳,只有张学良才能动员东北人民反对共产党,中央政府肯定无法独立完成这个任务。政府军依旧纪律不佳,装备不良,无力对抗受地方势力支持正在迅速成长的共产党军队,既不被当地人民信任,也不信任他们。[104]
对于第二个失策,政府遭到批评是因为他完全信任了日本和傀儡“满洲国”政府的保证,即:他们已经歼灭了东北所有的共产党武装。这些武装在日本占领时期受到严酷的镇压。但是有几千人据说存活了下来,使他们的组织得以保全。他们因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以下机会:有好几个月,苏联军队占领了东北大城市和交通干线,但农村兵力空虚。甚至在杜聿明将军和中国军队接管东北的时候,他们依然错误地以为当地共产党基地已被扫平。
除了这两个失策外,可能还能加上第三个:政府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因此政府没有采取一般的结交一方打击一方的战略,而是同时对付地方主义和共产主义,因此反让它们两者结了盟。东北碰巧成为共产党获胜策略中重要的一环。上面的例子再清楚没有地说明,政府刻意对大众要求置之不理,结果吃足了苦头。
这还只是国民党自由派批评家所描述的东北崩溃的其中一个要素。他们批评军事当局错误的排兵布阵和对只言片语的情报听风就是雨。他们批评军队在几个重要据点已经不再具备任何战略价值时,还要守卫它们,使得兵力变得分散并被共军包围。“国民党为什么不集中兵力,打一场反击战?为什么它不往东北派遣更多的军队?为什么不将大众武装起来形成一支真正的军队?”这些是1947年到1948年人们所提出的问题。杜聿明将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被批评为无能。不停有流言传出他和熊式辉——蒋介石负责监督行政管理的东北行辕主任——关系不睦,无法很好地共事。据说军事官员和文职官员间存有龃龉,无法合作,正是反映了这样的裂痕。
1947年8月,两名将军均被调离。陈诚将军被派来作为总司令使得政府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努力成为一体。然而,军事情况继续恶化。陈的独断专行的工作方式以及该工作方式在下属中造成的被动局面,被批评为政府在东北的力量越来越弱的另一个潜在原因。当然,他没有做任何事情来激发当地人民的合作或信心。还有,虽然据说他自己很廉洁,他手下的官员和人员的腐败行为继续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