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谜一样的雍正和年羹尧之死(第2/9页)

曾静谴责岳钟琪背弃先祖之志,效忠大清,名声大损。臣子选择君主,就好像女子选择丈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他忠告大将军:现在,唯有顺应天下大势,推翻大清,才能保住千秋名节。

岳钟琪一面火速报告皇帝,一面开始审讯投书人张熙。为了把自己择干净,他特地请一位满族高级官员在审讯室边上的暗室里旁听。

不料,那张熙坚贞不屈,不管岳钟琪怎样威胁利诱恐吓打骂,就是不肯透露自己和老师的真实身份与来历,经过三次审讯,甚至被毒刑拷打得死去活来,也没有吐露一丝口风。最后,岳钟琪告诉他:前任的大将军就是被人引诱着犯了罪,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所以不能不防。如今,看他这样视死如归,自己这才放下心来,可以相信他了。

据说,岳钟琪流着泪告诉张熙,他老师的信说出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心里话,自己决定甘冒风险,和他们师生共举大事。然后,在张熙的坚持下,岳钟琪对天盟誓,发誓永不背叛他们师徒,永不向任何人泄露他们之间的机密。就这样,张熙把自己和老师的情形一股脑儿地告诉了岳钟琪。

就此,曾静投书一案宣告侦破,地方官员们在皇帝的严密布置下,很快将最要紧的几个案犯一网打尽。随着被牵连进来人数的增多,侦察范围也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最后,查来查去,竟然发现,那些关于皇家龌龊事儿的信息来源,居然来自北京,来自被皇帝陆续修理过的亲兄弟们。

官员们报告皇帝说:曾经有一批从北京流放到广西的罪犯,全部是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等人的亲近人士与太监,他们在皇帝的两位弟弟获罪幽禁后,便被判罪发配边疆充军。这帮家伙成了皇帝丑闻的宣讲团,在长达几千华里的流放路上,走一路宣讲一路。据说,一旦走到人烟稠密的城镇村庄,他们就大声呼喊:“你们都来听新皇帝的新闻,我们受了冤屈,要告诉你们大家,好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只能判我们的罪,岂能封住我们的嘴?”(《大义觉迷录》卷三)于是,皇帝如何改诏篡位,如何毒死父亲、逼死母亲的特大新闻便迅速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

雍正皇帝描述自己的心情说:“看着逆书,惊讶落泪,做梦也没有想到天下人是这样在谈论自己!”(《文献丛编》第一辑《张倬投书岳钟琪案》,第4页)他采用了一个极少见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儿:他一条一条地批驳曾静给他列举的十大罪恶,然后将关于这个案子的所有上谕——皇帝书写的批驳文章、曾静的口供和曾静被皇帝改造好后写的忏悔录《归仁说》等等,全部编辑到一起,取名为《大义觉迷录》,刊印成书,颁发给全国各地的学校,要求所有读书人都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若有哪个读书人没有读过这本书,就要将该省、府、州、县的教育长官从重治罪。(《大义觉迷录》卷一)

随后,雍正皇帝下令将曾静、张熙师生二人免罪释放。此时,在雍正的教育下,曾静已经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决心用实际行动来挽回给皇帝名声造成的损害。他在《归仁说》里谈道,汉族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产生过许多圣贤,如今已经丧失了孕育圣人的能力,因此,圣人只能产生在异地,大清朝历代皇帝的作为表明了圣人异地而生的道理。雍正皇帝就像尧舜再生,实在是个好皇帝,至孝纯仁,受位于康熙,一举兼顾传子与传贤两个伟大传统。再加上皇帝勤政爱民,是当今圣贤无疑。(《大义觉迷录》附录《归仁说》)

于是,皇帝决定让这位曾静到南京、苏州、杭州去宣讲《大义觉迷录》,让他的学生张熙到陕西去宣讲,然后,各自回老家的衙门报到,随时听候指示。

皇帝采取的另外一项措施,则是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宣讲团,其成员全部在新考中的进士中选拔,派遣他们深入到西北地区去宣讲;同时,皇帝下令全国各地官员,必须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两天,向自己的属下人民宣讲《大义觉迷录》。据官员们向皇帝报告说,这种宣讲,擦亮了人们的双眼,极大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许多听过宣讲的人都表示,今后自己决不会再轻易上当了。臣子们决定再接再厉,加大宣讲力度。(《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卷二十八,第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