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玄学清谈(第4/9页)
在这种背景下,乐广的地位更加突出,被时人尊崇,超越了太尉王衍这样的人物。王衍也每每自叹不如:“我与乐广聊,我都觉得自己的话太繁复。”
乐广亦受到青年才俊卫玠的赞叹:“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听完这夸奖后,乐广一激动,把女儿嫁给了卫玠。其实是顺水推舟,求之不得,卫玠是天下第一美男,超过了潘岳。
再后来,乐广做到侍中、河南尹。晚年时,乐广对自己的玄学人生进行了反思,而渐渐倾向于儒家名教:老庄放诞,自然洒脱;但若天下,人人如此,时时如此,将是什么样子?这是乐广的想法。
有一天,乐广去胡毋辅之家串门。
胡毋辅之鄙弃世俗,性嗜酒,放纵而不拘小节,常与王澄等人裸体狂饮。
乐广上下打量了一下他们的身材,然后说:“如今天下已定,儒家名教中自有乐,你们何必这样呢?”
乐广的意思大约是:当初竹林名士超越名教是有特殊背景的,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仍弃名教而放旷,就值得商榷了。
但是,没人听他的。
乐广出了胡毋辅之家,沿着铜驼街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中出了宣阳门,来到洛水旁,正遇见回城的王衍等人,随后有了上面的问话。
站在河川边,青山依旧在,夕阳即将红。
乐广望着天际的云影,突然想起几十年前的三国往事,而现在风轻云淡,一切都已远去了。
乐广感慨不已。
他在水边坐下,西晋的傍晚一片寂静。乐广望着万古奔流的河水,不由自主地猛然战栗。
东晋的清谈
(一)
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乃叹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明旦,桓宣武语人曰:“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掾,辄翣如生母狗馨。”魏晋清谈,或在林下,或在室内,名士们身着宽松的长袍,手持用白玉做柄的拂尘,辩论时将其来回摇摆。
魏晋时的拂尘,跟现在所知的那种单柄马尾拂尘不一样,它的底部有四个柄,柄上有装饰性的毫尾。
就先说个有关拂尘的故事:
僧人法畅于晋成帝时期由北方来到江南,与建康名士交游。法畅手里的拂尘特别精美,于是太尉庾亮纳闷儿:“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还能留得住?”
法畅答:“清廉的人,不会找我要;贪婪的人,我也不给。”
不能不说法畅的回答很妙。
这种智慧表现为对一种早已存在却被大家熟视无睹的道理的提纯和呈现,一如桓冲的妻子对“衣不穿如何变旧”的阐释。
魏晋清谈,内容以“三玄”即《老子》《庄子》《周易》(自东晋以来又加入佛理)为基底,引发对人生(人道)和宇宙(天道)的思索;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两人辩论(或有旁观者欣赏),二是大家一起议论(有一个主持人)。
清谈场面往往是非常激烈的,常用军事用语形容之,如谢胡儿语庾道季:“诸人莫当就卿谈,可坚城垒。”
庾答:“若文度(王坦之)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韩伯)来,济河焚舟。”
清谈除了具有学术色彩外,更多的还带有社交和益智功能。它通过玄理和言辞技巧,最终难倒对方,使之理屈词穷,以双方一起达到通彻为最高境界。
下面记载的是东晋时代的第一次清谈盛会。
王导虽然是清谈场上的二流人物,但由于在永嘉之乱前参与过洛水之游,见识过很多清谈的大场面,所以过江之后以高人自居。很快便有人不服了,那是叫蔡谟的同事。
面对不屑,王导说:“我与王安期(王承)、阮千里(阮瞻)共游洛水时,那时候哪知道有你呢?”
对于王导的自诩,另一位名士羊曼看不过去了:“您以前的事,我们大家都知道,而且也以此来赞美您,但为什么您总是提个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