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秦国建设篇实现帝国梦想(4)(第5/5页)
在百家争鸣时期,既然是争鸣,相互之间就会有冲突,像是一群人握着不同的思想围成一个圈在搞辩论赛一样。思想冲突是常有的事儿,而社会并没有一个管理有效的文化管理局,也没有一个追求真善美的标准。相互争鸣的百家只是以为真理只掌握在自己一人之手,其他的都是异端邪说,必须禁绝。
由于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没有强有力的制度对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进行有效的控制,世间万物,分分合合,先秦诸子的这种唯我独尊意识,看似纷乱却在某种程度上揭开了中国古代思想界“独尊”局面的序幕。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就是吸取了先秦诸子的经验教训而形成的。
儒家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笑到了最后。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前途一直不被看好,特别是在秦国,一直没什么市场。由于儒家思想不符合一心揽权的统治阶级口味,因此在秦国得到了限制。
秦王嬴政刚刚继位之初,有一本和儒家思想接近的著作非常有影响力,那就是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虽然这本书思想上和儒家思想有着内在联系,但它系统地说明了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和文化知识,是各种思想的总写,而且还详细表达出了吕不韦本人对国家、国君和政权的各种思考和认识。
事实上,在吕不韦门下有不少儒家的信徒。吕不韦的执政方针,也采纳了不少儒家的某些主张。但吕不韦不能为嬴政所容,吕不韦兼采儒、法的施政纲领,也未被嬴政所接纳。但是不论嘴上强硬的秦始皇,还是站在实用主义立场上的秦始皇,最终还是看到了儒家思想对巩固其统治的重大作用。
儒家学说继承了血缘宗法时代的原始民主和人道的遗风,重视血亲人伦、现世事功、实用理性和道德修养,宣扬忠君孝长、社会伦理。司马谈以为,“其(指儒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虽然儒家思想的独树一帜不免有迎合统治者思想的嫌疑,但也正是这些思想使得社会和谐的发展。
儒家的封禅学说如同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一样,是迎合帝王的政治需要而制定出来的。秦始皇为了表示自己出于“天命”,就成为儒家封禅学说的第一个实践者,当然对自己巩固他们老嬴家的统治有帮助的思想他都看得到,都不排斥。因此,儒家思想也不可能全部被秦始皇所吸纳,他还是更倾向于法家的政治学说。
六国统一之后,出于统治的考虑,秦始皇最终认可了儒家思想,儒家文化开始被统治者重视。儒家代表孔子也被逐渐塑造成圣人,孔子的家乡曲阜至今都是人流量比较大的旅游胜地,世界各国的文化爱好者都要来拜访一下孔老夫子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