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秦国建设篇实现帝国梦想(4)(第4/5页)
领导者的艺术中有一条就是在政策的实施上一定要身先士卒,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儿,怎么能要求别人去做?其实早在秦昭王时期这方面就特别注意。有次,秦昭王生病卧床,老百姓知道后,纷纷祈求神灵保佑昭王早日恢复健康,可昭王听过汇报后,不仅没有表示丝毫的欣喜和称赞,反而指斥那些百姓违反了秦法。
秦法中的《厩苑律》规定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由政府安排考察耕牛喂养状况。对牛喂养得好的,加以奖励,对喂养不好的,给予处罚。所以当秦昭王听说百姓要为他宰杀耕牛祈祷时,就很不高兴。并解释道:法律规定如此,必须依法行事,不能让制度成了口号!这样一来,他的威信便更高了。
在秦国历代开明君主的努力之下,秦国逐渐形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人民对国家的忠诚的和认同感也达到空前的高度。秦朝统一六国后,虽然说文化无国界,但是统一后的交流还是要真正方便很多。在秦朝经营的15年间,文化、艺术、科学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就是事实证据。
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中,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各逞胸臆,有的议论政治,有的阐述哲理,进行思想上的交锋,后世称之为“百家争鸣”,这些学派间的学术争论看似混乱不堪,但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活力。
“百家”,表示家数很多。西汉初期的司马谈(即司马迁的父亲),曾将“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儒”、“墨”、“法”、“名”、“道”六家。虽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家有各家的道理,但对于历史的研究也因思路的不同表现出了精彩纷呈。
在包括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等学派的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要数儒家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则是孟子和荀子,这二老的作品,对时局的判断相当到位。这些文学家都不仅仅是文学家,还是思想家、政治家,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墨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常受欢迎,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墨家的创始人为春秋末战国初的墨翟。墨是一姓氏,跟张王李赵除了长得不一样,其他的没什么区别。墨子以及他的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
墨家反对旧的贵族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同”,希望有一个贤德的国君;还主张“节葬”、“节用”,反对儒家的“厚葬”和权贵们的铺张浪费。墨子及其门徒还是个科学团体,他们在天文、物理、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
道家思想在当时也曾经辉煌一时,道家提出:佛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话的深层意思和现代社会的和谐有异曲同工之妙,简单道出了人与自然、宇宙的本质联系。道家“道”的本义是人走的道路,引申为规律、原理、宇宙的本源等意思。先秦诸子中以“道”为思想核心的学派,被称为“道家”。
在道家看来,人生在世,受到无数外在的束缚,如肌体之累,声色之乐,利禄之欲,死亡之惧,仁义礼乐之羁等,人生无数的烦恼和痛苦的根源也正在于此,只有超然于这一切之上,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道。所以他们讲求“无为”,主张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提出要弃仁背义,废礼毁智。
对于大秦王朝来说,对其影响最深的要数法家思想了。法家主张法治,强调耕战,反对“法先王”,主张建立和巩固新的等级制度。他们将社会秩序、人伦规范等所有的道德范畴之内的东西全部用利害关系去解释,并制定出一整套的体系去规范,以此为出发点,建构起君主专制政治的基本原则。
法家提出的君主专政政治思想,直接把秦始皇带进了沟里,并且万劫不复。但是也正是由于法家思想的带动,秦朝才能建立起一整套君主集权制的专政制度,这对秦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个范本。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毫无疑问是中国人进一步摆脱蒙昧意识的思想解放运动。从产生百家争鸣的社会外部环境而论,当时的中国弥漫着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统治者对士人自由的议学议政给予相当的宽容,表露出较浓的民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