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曾剃头来了(第8/9页)
九江其实是一个无险可守的城市,但战略地位也很重要。清廷方面认为,南方的大局全在于长江,长江的关键全在于九江。石达开也是这么看的,守住了九江等于是为安庆和天京提供了保障,同时又能随时反攻,进攻其他省。
石达开这个人做事很有计划,在全军防守九江之前,他趁着湘军和秦日纲大战。从背后搞到了很多粮草,全都运往九江,准备在九江跟湘军来个大决战。
秦日纲也不是没有功劳,他的功劳就是为石达开赢得了充足的时间。石达开让自己的心腹爱将林启容镇守九江,林启容这个人前面曾提到过,还是有几把刷子的,打仗跟石达开很像,都是稳健保守派,都有一个宗旨: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
林启容是个防守天才,他居然用石达开抢到的粮食做成堡垒。他把糯米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制造出黏性十足的堡垒,因为黏性十足,很适合抵挡炮弹的袭击,也会让湘军进攻时很纠结。你想想,一群人拿着刀枪往前冲,忽然前面是一堆糯米团,是应该上,还是应该退,上的话会被黏住,行动不便。
西征军水师覆灭,石达开知道要想打赢这场战,还必须建立起一支水师,而且是更加精锐的水师。所以,他在安庆设置了造船厂,模仿湘军建设水师的经验,准备打造出一支像样的水军。
曾国藩指挥两万湘军攻城,但都被林启容击退。林启容不愧是得到石达开的真传,防守密不透风,湘军将领童添云阵亡,罗泽南也受了伤,李续宾也不能讨到好处。战事处于胶着状态。
石达开不愧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九江在防守的同时,他还在到处打劫湘军的粮草。盛衰之势极有可能扭转,湘军攻了一个多月,没有半点效果。石达开认为,战事越久对自己就越有利,时间一长,曾国藩必定心浮气躁,然后会更加急于求成,到那时或许就是出击的时候。
鄱阳湖那边的水战也正打得热火朝天,石达开知道湘军水师厉害,亲自指挥战斗。他发现湘军舰船有一个弱点,舰船虽然庞大,却很笨重,搏杀与移动主要靠舢板来完成,如果拿掉舢板等于是拔掉老虎的牙齿。
石达开故意撤走鄱阳湖口的水军,引诱湘军进入鄱阳湖。湘军果然中计,等湘军的舢板全部入湖,石达开下令封锁湖口,然后把湘军的大船小船分割开来,再派小舰艇去放火攻击,湘军的小船被歼灭之后,大船就只能坐以待毙了。湘军水师败退到九江,石达开下令趁着夜色进攻,同时袭击曾国藩的座船,杀掉船长,曾国藩差点成为阶下囚。虽然侥幸逃走,曾国藩羞愤交加,投水自杀,再次被部下救起。这都怪江忠源,开了一个好头,以后湘军将领打败了如果不自杀,仿佛觉得内疚似的。
这一战粉碎了曾国藩直取天京的计划,石达开终于挽狂澜于既倒,解救了天国的一次大危机。西征战场的胜利仰赖于杨秀清的运筹帷幄,杨秀清选择了石达开,石达开胜利了,证明了杨秀清决策之正确。
湖口之战后,石达开迅速占领江西的大部分地方,部众也扩大到几十万人。曾国藩带着湘军守卫南昌,此时南昌变成一座孤城,出于谨慎考虑,石达开并没有攻打南昌。石达开当然是担心损兵折将,但没有将曾国藩的湘军斩草除根,也是一个很大的失策。
门口拔牙
1854年,琦善病死,托明阿继任江北大营的统帅。
江南江北大营宛如天京门口的两颗獠牙,既随时威慑着天京,又能扼住太平军南侵的态势。向荣有事没事经常骚扰天京城,让杨秀清很头疼。
1855年,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进攻镇江。镇江和瓜州都是战略要地,向荣已经扼住了长江水路,如果镇江和瓜州失去,两路清军就会汇合,直逼天京。杨秀清下令从南京调兵增援镇江,但全被向荣和张国梁等人击回。不得已,只好从长江上游调兵,命秦日纲为主帅,率领陈玉成、李秀成等人驰援镇江。这几个人都是会打仗的人,秦日纲可能稍微差点,但陈玉成和李秀成挺能打的。
陈玉成很猛,他突破清军重重封锁,进入镇江,和城内太平军会师。3月18日,太平军与清军、湘军激战了一天,大败敌人。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陈玉成自告奋勇,要攻打江北大营,拿下扬州,解决粮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