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孝文皇帝

孝文帝是我们唯一一位多少有点熟悉的南北朝君主,因为小学历史教科书记载过一段难得的南北朝故事“孝文汉化”。孝文帝是鲜卑人,却是鲜卑的千古罪人,汉人的民族英雄,中国历史真正的儒家皇帝。如果放到世界史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帝。

孝文帝之所以称之为大帝,因为他亲手毁灭自己的民族,又因为他再造了一个汉民族。他用特立独行的方式告诉所有的人,文明冲突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完全可以品评此人。我们如果想知道历史上的匈奴人、鲜卑人、羯人和氐人到哪里去了?问一问这位年轻的皇帝吧!

不幸的童年

孝文帝出身皇家,却身世悲凉。他的本名叫拓跋宏,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母亲李氏是汉人。北魏皇朝有个残忍的规矩,叫做“子贵母死”,就是说儿子做太子,母亲要被赐死。拓跋宏3岁立为太子,母亲依旧例赐死。两年后,献文帝禅让帝位,做起太上皇帝。5岁的拓跋宏君临天下。又过了五年,冯太后毒杀拓跋弘,太上皇帝暴崩于“鹿野浮屠”,10岁的拓跋宏父母双亡成为孤儿。

同一时代的南朝,有个比他大4岁的小皇帝刘昱,拓跋宏比刘昱早一年做皇帝。与顽劣成性的刘昱不同,拓跋宏从小表现出仁爱之心,有着做皇帝的天赋。4岁那年,献文帝患上恶性脓疮,小拓跋宏亲自给父亲吮出脓汁。御医和宫廷人员惊呆了,若换成大人,人们必定不怀好意地私议此人别有用心,厚黑无耻,拍马屁。对于4岁的小孩,大家只能一致用赞赏惊叹的言语来表达尊敬之意。

受禅那天,拓跋宏流泪痛哭,悲泣不能自胜。献文帝问他为什么哭,小皇帝说:“代替父亲,心中痛切。”满朝文武大臣睁大眼睛,无法相信这样的话竟然出自一个5岁孩童之口。

通过两件小事,小皇帝征服宫廷内外的人心,赢得人们交口赞誉。人世间不乏神童,拓跋宏实属政治神童。他从小勤奋,雅好读书,手不释卷,用孜孜不倦的求治之心告诉天下人,他是一个好皇帝,一个真心为民的好皇帝。

小皇帝成长于激烈动荡的时代,南北割据、文化争锋。北魏国汉人豪强和鲜卑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息。文明冲突引发宫廷矛盾,这段时期宫廷斗争的惨烈是北魏建国以来所没有的。拓跋宏政治上的每一次变化预示着一个新阴谋的开始,一个旧阴谋的结束。

3岁立为皇太子,那是因为北魏冯太后要杀死拓跋宏亲生母亲李夫人,以祖母身份抚养皇孙,从而排除生母掌权的可能。5岁接受禅位,那是因为父皇献文帝拓跋弘意图驾空冯太后,从而达到作为太上皇帝幕后摄政之目的。10岁换了摄政王,那是因为冯太后毒死儿子太上皇帝,临朝称制。24岁亲政,冯太后去世了。

拓跋宏凭借聪明和智慧安然渡过人生的处处激流险滩。最危险的时刻莫过于父皇被太后毒杀的那一刻。亲生父母都被冯太后杀死,以冯太后的猜忌,可能留在身边继续培养,等到将来找冯氏算账吗?

冯太后要送他去见西天的太上皇帝。

寒冬,塞上平城北风凛冽,天寒地冻。拓跋宏仅穿一件单衣被太监们关在一间四面漏风的屋里,三天未吃东西。这位北魏帝国的小皇帝蜷曲身子缩在屋角,听着由故乡西伯利亚呼啸而来的北风,手脚冰凉,身体冻得发青发紫,没有一点力气,奄奄一息。

冯太后拥着貂裘,烤着火炉,召集大臣们议事,她的身边站着拓跋宏的二弟咸阳王拓跋禧。她向鲜卑、汉大臣透露了令他们感到极度震惊的消息,废掉拓跋宏,改立拓跋禧。

冯太后犀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位臣子,她那美丽和非凡的灵魂曾经征服过人们的心灵,不管他们是鲜卑人、汉人还是匈奴人、高车人。可她隐隐预感到今日的朝会不同于以往,年仅10岁的小皇帝显示出的魅力在群臣中牢牢扎下了根。果然,朝中重臣拓跋丕、穆泰、李冲几乎异口同声表态反对。

拓跋丕出自拓跋皇族,曾跟随太武帝拓跋焘饮马长江。此人飞黄腾达,得益于平定乙浑之乱。冯太后出山之役,拓跋丕是主将,亲自率人斩了乙浑的人头。事后出任尚书令(总理)。正因为拓跋丕有此大功,所以冯太后每次赏给情人钱财,总忘不掉拓跋丕,比如她给王睿造宅子,少不了也要给拓跋丕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