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敌人,是亡灵!(第4/7页)
我常跟台湾大学上我的课的同学说,天下对你们最好的,大概莫过于你们的父母。因为如果有一天你需要一个肾,只有你的父母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肾给你,再好的朋友恐怕都做不到这一点。
我的老师当年教我,人绝对不可以交不孝的朋友。为什么呢?父母对他那么好,他都能对自己的父母不孝。如果你跟他交朋友,你对他再好,能好得过他的父母吗?他对父母都如此,你觉得他对你,能比对他自己的父母更好?你以为你是谁啊?
就像前面所说的,古人认为最高的道德和最高的智慧往往是合一的,无论你用智慧去计算,或者你用道德去判断,只要境界够高,所做出的决定必然是相同的。
二老跟儿子们说了真话,他们说:“你们的军队一定会战败,战败的地方在殽山险要之处。”所以二老为何而哭?是为即将惨败的秦军而哭。这是二老最后的预言,我们来看这个预言会不会成真?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
第二年春天,秦兵开始东征郑国。这次东征之旅十分漫长,因为从秦国到郑国,至少必须穿过晋跟周两个国家。秦军先经过晋国,然后又穿越周的王畿,直接从周都的北门外通过。这次秦国是要去偷袭,当然不会大声宣告我们要经过你的地盘,更不可能会去朝见周天子。可是在外交礼仪上,率领军队通过别人家的地盘,却不跟人家打声招呼,这是极为无礼,甚至可能引发国际纠纷的事情,即使在今天都是如此,因此周的王孙姬满大骂:“秦师无礼,不败何待!”
为什么周人要大骂?因为秦人这样的举动实在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为什么周人只能大骂?因为周人打不过秦国,除了大骂还能干吗?王孙姬满只好诅咒秦军一定会惨败,后来果然被这个乌鸦嘴说中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的“弦高犒秦”
根据《左传》的记载,王孙满的不满(好绕口的一句话)是因为秦军过周北门时没有卷甲束兵,因此认为秦师“轻而无礼”。不论是哪种情况,总之秦师确实没有表现出对周天子应有的礼仪,也难怪周人生气。不过话说回来,秦人自以为是秘密偷袭,沿途各国却都知道他们出兵,这种毫无秘密可言的“偷袭”还真是“不败何待”!
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
等秦军一路走到滑这个地方,这时候发生了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弦高犒秦”。郑国有一个商人名叫弦高,本来是带着十二头牛要到周国去卖,从这个数目来看,这人应该不是什么大商人。结果他倒霉,中途碰上了正要去偷袭郑国的秦军。大凡在这种情况下,军队的行动绝不能泄密,因此弦高最有可能的结局是被灭口,其次则是被俘虏。人都如此,牛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弦高非常害怕,但他灵机一动,干脆冒充郑国的使者,将牛群当成郑国的礼物。他主动对秦军说:“郑国听说贵国要来征讨,已经做好一切防御准备,先派我带十二头牛前来犒劳秦国的军士。”这句话一讲出来,秦国三位将军立刻大惊,我们要偷袭郑国,结果郑国已经发觉了,这场仗还怎么打?如今就算去了也没用,只好不打郑国了,顺手把滑灭了。
弦高为何这么做?其实《史记》将他的原始动机讲得很清楚,只不过就是“恐死虏”而已。但最后他的灵机一动,不但挽救了个人的命运,也挽救了国家。
读到这里,请各位停下来,我想先谈谈另外一件事。
“烛之武退秦师”跟“弦高犒秦”两个故事流传千古,他们的机智被后人所传颂。在我小的时候,这两个故事是被写在语文课本里的,用来宣传弱国也可以靠外交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以及个人怎么靠机智拯救国家,是典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