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敌人,是亡灵!(第3/7页)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

这个出卖郑国的人说:“我是掌管城门的人,只要有我配合,秦国可以轻易攻下郑国。”

秦国的志向就是东进,对穆公来说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啊!

这是一个进入中原的大好机会,机会稍纵即逝。请问如果你是秦穆公,你出兵还是不出兵?

穆公立刻问蹇叔和百里奚的意见,各位猜他们两个人会怎么回答?

缪公问蹇叔、百里奚,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

两人说:“穿越好几个国家,跋涉千里去偷袭,风险实在太大,很难得到好处。”郑国离秦国实在太远,古代既没有火车,也没有飞机,因此随着距离的增强,运输和补给的难度将会成倍增加,距离永远是制约战争的强大因素。更何况,蹇叔和百里奚还点出了更重要的问题:“既然有人能出卖郑国,怎么知道不会有我们的人出卖秦国呢?绝对不可以。”

蹇叔和百里奚说得有没有道理呢?太有道理了。因为秦国这一次去攻击郑国,唯一成功的可能只有偷袭。但如果有秦国人把出兵这件事泄露出去,偷袭就不可能成功。

但各位注意穆公怎么回答,穆公说:“这不是你们两个能懂的事,我已经决定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言下之意便是,你们两个已经老了,没有锐气了,哪里懂得我心中的宏图大略呢?各位看看穆公这个口气,和当年迎回百里奚、蹇叔的谦虚姿态,差距有多么大。

说实话,这是秦人的老毛病了。各位熟读秦国的历史后就会知道,秦人的性格是怎样的呢?他们在碰到逆境的时候,头脑特别清楚,奋力死战,百折不挠,而且只要有求于人,多低的姿态都可以摆出来;可是一到顺境之后,就很容易得意忘形,目空一切,一旦觉得别人没有利用价值,就立刻弃之如敝屣。秦穆公是这样,秦始皇也是这样,这是他们的家族性格,也就是《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中尉缭的评语:“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穆公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呢?因为他已经忍受了晋国太多太多年,他不想再忍了。好不容易等到同样雄才大略的晋文公死了,好不容易遇上这样的良机,他辛苦累积国力这么久,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怎么能够犹豫呢?此时他心中可能在想,你们两个老头儿居然如此怯懦,可见你们年纪已经大了,已经不明白我了,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所以穆公悍然决定,立刻出兵郑国!百里奚跟蹇叔的儿子有将才,所以他就任命他们的儿子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去做主帅。结果到了要出兵的那一日,百里奚跟蹇叔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们两个居然跑到远征军前去痛哭!

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殽阨矣。”

穆公听说此事后,非常生气。为什么呢?他要发兵,两个老头儿却到军前去痛哭,这不是触霉头吗?他气得立刻把两人找来问:“我要发兵,而你们到军前去痛哭,败坏我大军的士气,究竟是什么意思?”

百里奚跟蹇叔说:“我们绝对没有败坏大军士气的意思,只是因为儿子们率领军队东征,不知要多久才能回来。我们两人年纪实在太老,说不定他们回来晚了,就见不到我们最后一面了,所以才哭。”各位看二老多会讲话,这话讲出来谁也没办法怪罪他们,人之常情嘛!但这是表面上冠冕堂皇的话,二老转头私底下就对自己的儿子说了真话。

人文学讲的是常理,而非定理。就常情常理而论,父母对子女往往是最真心的(但我可没有说子女对父母)。人在外面很多不能公开说的真话,往往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