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骑兵的马镫战术革命与北方民族政权转型(第17/17页)
[97] 以上均见《魏书·序纪》,第5—6页。
[98] 《魏书·序纪》,第8页。
[99] 《晋书·刘聪载记》,第2662页。
[100] 《魏书·序纪》,第8页。
[101] 例如305年猗㐌为司马腾作战,击败刘渊之事,《资治通鉴》卷八十六《考异》认为是“后魏书夸诞妄言耳”(第2708页)。
[102] 《资治通鉴》卷八十六:“诏假猗㐌大单于”(第2708页)。当时晋惠帝朝廷还在与司马腾敌对的河间王颙控制下,不会发诏表彰司马腾的友军。所以此号应是司马腾假授。此事《魏书》作“晋假桓帝大单于,金印紫绶”(第7页),正是用“晋”字来做模糊处理,《资治通鉴》改写时不查致误。
[103] 《魏书·序纪》,第7页。
[104] 唐长孺:《拓跋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第185—197页。
[105] 田余庆先生在探讨拓跋珪的“子贵母死”和“离散诸部”的制度中已有详尽论述。田余庆:《拓跋史探》,第31—47页。
[106] 《魏书》卷九十五《徒何慕容廆传》,第2068页。
[107] 《魏书》卷二《太祖纪》,第29页。
[108] 《魏书》卷十五《陈留王虔传》,第381页。
[109] 当然,这种围绕首领集权和军事转型而进行的“中原化”还属于较低层次,要实现在中原的稳定统治,拓跋族人还需要全面学习汉地的一整套政权机构及文化体系,但那个层次的“中原化”已经与骑兵战术无关了。参见本书第三编北魏的军事动员诸章。
[110] [印度]巴布尔:《巴布尔回忆录》,王治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65、137、159、162—163页。
[111]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页。
[112] 彭大雅:《黑鞑事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5—16页,个别标点有调整。
[113] [美]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第239页。
[114] [美]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第47页。拉铁摩尔此处讨论的是复合弓技术从中原传入草原的过程。由于考古和文献材料的空白,这个问题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的回答,但拉铁摩尔由此总结的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规律则有普遍意义。
[115] 关于古罗马时期骑兵的典型战例,可参见[古罗马]恺撒:《高卢战记》,任炳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07—113页;以及[古罗马]恺撒:《内战记》,任炳湘、王士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2—48、147—153、271、297页。
[116] [古希腊]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李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4—37、108—111页。[美]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刘克俭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第6、9—18页。
[117] [美]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罗马人对抗骑马的安息人”,第24—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