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生行脚的常态 乐崇辉、刘玉梅口述(第8/13页)
觉心:刚开放的时候像我们回去呀,他们都会靠过来说,欢迎回来,但是不要活动。
定:会说这样的话?
刘:在大陆我们坐卧铺到上海(乐插话:南昌),我想坐坐大陆的卧铺是什么样的情形。四个位子,我一个位子,他一个,我们女儿一个。另一个就是一个干部,就配着看着我们,说你回来探亲可以,不要活动哦。
定:我有一个问题,咱们同仁堂是个北方的药店是吧,可是这边的中药,应该都是南方的中药啊。
乐:也都是从大陆过来的。
定:那你们来台湾经营同仁堂,你们的药材怎么解决呢?
乐:药材大陆有,放一部分过来。台北有个迪化街,迪化街有中药批发的地方,我们都在那边买。
定:当时两岸隔绝的时候怎么办呢?
乐:还是有,还是有办法嘛。大陆那边睁一眼闭一眼就过来了。这边大家都是汉人嘛,都要吃中药嘛。
觉心:他们有去澎湖,澎湖有个地方哈,专门那个时候等于是中间站,大部分药材进来,先到澎湖的那个村落,那个地方整个村落都弄中药,再从澎湖进到台湾。
乐:这个管道我就不知道了。
定:你们的药材质量能保证么?
乐:有配方啊,该泡的泡的,该醋的醋的,按方子炮制。那不能马虎啊。
定:那广东有南药。你们跟他们有没有竞争啊?我是说那么多人都从大陆跑到了台湾,其中也有不少是靠开药店维生的吧,有没有跟你们竞争得比较激烈的?
乐:没有,没有竞争。
觉心:同行的是不是?同行的没有啊,因为台湾的市场还没有到说竞争的那个阶段。同仁堂是一个小药铺,一个小药铺供给的范围,它没有太大的量,所以呀,还不足以到竞争。非得到说,它在台面上已经是知名的畅销品牌,那在台湾没有几个,那些都还不会影响到同仁堂的地位。
觉心妻:可能台湾中药的习性跟大陆不一样,同仁堂在大陆多半都是卖成药,在台湾早期都是到中药铺直接抓药材。我们台湾人的习惯就是开药方直接到中药店抓药材回来自己煮。卖成药是后来,那时候有些药铺开始转型,你有什么配方拿出来,然后再给你药证,问你要不要改成工厂,然后慢慢地演变。所以同仁堂在台湾没有所谓的竞争,大家都是和平相处。当然有一些药铺它转型得比较早,它接受辅导,它可能就变成药厂了。
刘:还有哪,我补充一下啊。你说的是现在的时候,我们开同仁堂的那时候,没有人敢跟我们同仁堂竞争。为什么呢?你所讲的小药铺拿着药方去抓药材,我们同仁堂不是,我们是一味药包一个样子,一味药包一个样子,摞起来很漂亮,我就学不来,我学了半天,我就包不好,这一点是我们同仁堂的特点,没有任何人敢和同仁堂竞争,我们同仁堂是数一数二的,可以这么说。
定:现在也见不到您说的这种宝塔形的包装了。
乐:现在没有了。
定:你们现在到北京去开店也还能这样包装吗?
觉心:我们现在?都改良了。
乐:北京大栅栏的张一元茶叶店啊,包的也是这样的。
定:你们同仁堂就是所有的活儿,每一道都做得特别漂亮。
乐:这个也还分,有南药有北药。北药有祁州的,安国的,知道吧?
觉心:现在比较有地位的是亳州。祁州现在也想重新改变它的地位和形象,我去年还带大哥,乐家大房的大哥到祁州,祁州的药王庙都是我们乐家在护持,去年他们有请我们过去拜。
定:同仁堂有好多传统,我听说过好多,你们到了台湾,是不是还坚持着这些做法?譬如说有两个传统,是在经营方面,不是在做药方面,一个是一角活,这是乐笃周讲的。其他老药铺的伙计,什么都得干,可是同仁堂……
乐:对,做什么就做什么。第二个就是分另钱。
觉心:分红的意思。
定:同仁堂的分红跟别的药铺不一样。我听了好多人讲,怎么分我都算不出来,特复杂,而且好像每天都分。
刘:这边的同仁堂是这样,每天到傍晚的时候,我们会计要结账。收了多少钱呢,百分之几抽出来,大家分红。那时候有规定,老板占百分之几,六分,四分,他一分,半分,有,就是这样的。我就一直做药,所以说我为什么知道分红,每天结账,要抽取多少钱出来,到月底就分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