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河山表里更分明 明清之际的风起云涌(第4/40页)

形势乍变于呼吸间。昨日的对手变成了猛兽,更强大的敌人出现了。

多尔衮果断决定,大军掉头,急行军转向山海关,且由入侵的外敌,摇身变成了为明讨贼的义师。

北京城中的李自成获悉吴三桂叛变的消息后,一面命由吴襄出面,写信规劝吴三桂,希望借父子之情使他幡然变计;一面准备武力平叛。

四月十三日清晨,李自成亲自统率大军向山海关进发。随行的有明朝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及吴襄等人,表明李自成仍有心通过君、亲之义来招降吴三桂。

直到这个时候,李自成还不知道满清多尔衮大军已将接近山海关,胜利、权力骤然而至,他早已忘记了关外还有一支清军,亦对大明江山虎视眈眈;他更不知道吴三桂同清方勾结已成定局,招降的可能性早已不复存在。

吴三桂得知李自成亲统大顺军主力迫近山海关时,再次派人催促清军火速来援时,请求多尔衮“速整虎旅,直入山海”;另外,又派使者去见李自成,试图拖延时间。

大顺军行至三河县时,遇到了吴三桂使者。来人称吴三桂仍愿意投诚,请求缓师。这当然只是吴三桂的缓兵之计,好等到满清援军到来。仅此一节,便可看出吴三桂两面三刀、擅玩权术的一面。

而在此关键时刻,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李自成竟然天真地相信了吴三桂,派明降官密云巡抚王则尧以兵部尚书的官衔去山海关与吴三桂谈判,并下令大顺军停止进军。

从北京到山海关,大约五天可以抵达。大顺军四月十三日出发,在三河县遇到吴三桂使者后,便放慢了行军速度。等了两日后,李自成不见王则尧归来,心中起疑,这才下令继续向山海关进发。大顺军抵达山海关时,已是四月二十日。

此时,吴三桂已在关内沿石河一线布防,做好了作战准备。

就在同日,满清多尔衮接到了吴三桂的第二封催促信,为防大顺军抢先占领山海关,立即下令兼程前进。清军以一天二百里的速度急行军,途中,与已投降李自成的唐通军相遇,唐军被歼灭,唐通逃脱,后降清。

四月二十一日晚,清军到达山海关关城十里处。这时,大顺军与吴三桂军正在激烈鏖战之中。多尔衮没有立即下令投入战斗,而是坐观其变。

再回到四月二十一日上午辰时(约为八点),山海关战役于此时开始。李自成恼恨吴三桂首鼠两端,决心全歼关辽兵,不留后患,是以全力以赴,不但派大军包围了吴三桂军,还派兵截其后路,防其逃出关外。而吴三桂军也下决心与大顺军死战到底。

双方激战一昼夜,到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吴三桂军损失惨重,已有不支之势。

而多尔衮率大军进至离关城仅二里处,却依然不发兵援助吴三桂,只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

到了此时此刻,面对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强敌李自成,以及关外按兵不动的多尔衮,吴三桂的处境和思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知道他已经无法掌控局势,除了投降满清,再无其他自保之路。于是,最初延请清兵相助的初衷完全变了质,吴三桂也由此被后人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开关延敌的民族叛徒。

十万火急下,吴三桂亲自带领部分兵马和当地乡绅冲出关门求见多尔衮,请求清军立即参战。形势逼迫下,吴三桂同意在平定李自成后,整个中国都将属于多尔衮之“贵国”,并杀白马黑牛立誓,且按满族习俗当场剃发,等于接受了多尔衮的招降。多尔衮则许诺将皇太极的女儿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折箭誓为婚姻”。

双方达成协议后,多尔衮遂下令清军入关。当时大风扬尘,风沙猛烈,能见度极低,兼之大顺军与吴三桂军激战一昼夜,进攻稍见松懈,清军得以从容布阵,随即呼啸出击。大顺军见强敌忽现,虽拼死抵抗,但远远不是以逸待劳的清军的对手,阵容大乱,大将刘宗敏也负了伤。督战的李自成见败局已定,急下令撤退。

风沙利于清军布阵,也给了大顺军撤退的良机,直到风沙减弱之后,清军才知道敌军已被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