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页)
“原是这么的和平,可是……”他想起了战争。
学生时代因肺病,征兵体检时他被诊断为丙种体格,但因局势恶化,仍随时有可能被征调到战场。没准什么时候就要踏上血肉与钢铁相互倾轧的战场了——此时,他要好好享受眼前这难得的瞬间。
把抽完的烟屁股掐灭在草丛的同时,他感觉到背后有人。
一回头,只见五个男人正从田埂走向入江身旁的道路。
入江条件反射似的站了起来,摆出防御的架势。
最前头的男子穿着一条宽松的藏青色裤子,灰色立领上衣的扣子解开着,头发几乎全白。入江松了口气,心想:
“是这附近的百姓吧,年纪太大不会是游击队。”
对方似乎也意识到入江的惊恐,不安而疑惑地回过头来。最后面那个和前头的男子相比,显得年轻得多,穿着随便,猛一看,很像租地耕作的佃农。
老人向同伴耳语,然后,穿短裤的光头男子走到入江面前,问道:
“打哪儿来的?让我看看良民证。”
一口浓厚的乡音,连会中国话的入江也好不容易才听懂。
当时,日本军和汪精卫伪政权合作进行所谓的“清乡工作”。
清乡——清理乡里,听起来煞有介事,其实是为了铲除占领区内的抗日分子,建立安全的地带。
只守住点与线还不够,计划中将扩及整个面。
但是,要做到维持占领地区整体的“面”谈何容易,所以选择了长江下游三角洲为特定地区。
“清乡”工作包括:搜查各家各户,严格核查户口并登记,发放“良民证”,再封锁该地区,使之不得与游击地区接触,没有“良民证”的人立刻逮捕。
入江出示口袋里的身份证给光头男人看。
“不是这玩意儿,良民证!良民证!”
光头男人粗声粗气地说。
入江不是中国人,没有良民证。就连能证明自己是研究所职员的那张纸,也和光头男人所持的证件形状十分不同。
入江感到困惑,只好将从上海带来的介绍信连同信封拿出来。信是寄给驻守瑞店庄的守备队长,信封上写着“三宅少尉殿”。
对方也不知该如何处理,一时手足无措起来。不识字的光头男人,只好将入江的信件拿给老人看。
“喔,日本大人呀……”
老人瞄了一下信件,连忙堆起笑脸,很恭敬地将信交还入江。然后,从口袋拿出自己的良民证给入江看。
“你好,我姓刘。”老人用笨拙的日语说道,“三宅先生是我的朋友。”
嫌麻烦,入江改用中国话问:
“到瑞店庄还有多远?”
“中国话说得真好。”老人睁大眼睛,说了句奉承话。“还有一段路哩。不嫌弃的话,到我家坐坐吧,很近,今天有庙会呢!”
“嗯……”入江从刚才就觉得口干,正想喝杯茶,“那就让我喝口茶吧。”
“喔,请别客气,是我的荣幸……不过,请稍等片刻,我还有工作要办。”
老人转身喷着吐沫星跟背后的男人不知说了什么,操着这地方独特的方言,入江完全听不懂内容。
老人用手指指柳树,身后的男子便弯腰走近柳树,小心地将贴在树干的标语撕下。
“上面传话下来,看到这玩意儿就得马上撕下。”老人解释说。
老人的家虽在附近,走起来还真有段距离,但正好是去玉岭的方向,不算绕远路。
看样子老人是地方上的财主,宅院在那一带算是最大的,呈“匚”字形,灰色砖壁显得很堂皇。
进门就是院子,入江被领进左边的屋子。
从这里,隔着院子看得见对面的房间。农村比较开放,门都不关,对面房间聚集了许多人。刚才听说有庙会,所以才会聚集在这里。
入江被领进的房间像是不久前有人待过,屋里乱七八糟。
“请等会儿,马上就叫人送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