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者和其他人:最广泛的联盟(第8/9页)
[62]副市长潘汉年1949年12月5日在上海第二届各界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见《解放日报》,12月15日。
[63]上海《解放日报》,1950年1月31日。
[64]兰德曼、阿摩司:《红色中国概况》,第61—67页。
[65]参见此处。
[66]上海《解放日报》,1949年8月5日。
[67]上海《新闻日报》,1949年8月18日。
[68]上海《新闻日报》,1949年8月8日和13日;也可见副市长潘汉年的报告,参见此处。
[69]上海《大公报》,1949年9月19日。
[70]参见此处。
[71]上海《大公报》,1949年12月16日。
[72]上海《大公报》,1949年12月16日和24日;上海《解放日报》,1950年1月5日。
[73]上海《解放日报》,1949年8月17日。
[74]上海《新闻日报》,1949年9月12日。
[75]上海《大公报》,1949年12月16日;副市长潘汉年报告,参见此处。
[76]上海《大公报》,1949年8月12日;上海《解放日报》,11月17日。
[77]选自副市长曾山9月12日在2000名模范工人大会上的演讲。该会议由上海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召开,讨论新货币的发行。上海《解放日报》,1949年9月13日。
[78]上海《解放日报》,1949年11月17日。
[79]被陈毅市长在就职演说中引用,参见此处。
[80]《惩处战争罪犯命令》,见华北新华书店编《关于城市》,第10—11页。
[81]毛泽东,1948年10月10日,参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271页(第1344页)。
[82]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2月20和3月1日。
[83]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3月6日。
[84]上海《大公报》,1949年6月11日和20日;潘汉年副市长的报告,参见此处。
[85]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8年8月17日。然而,指示全文确实声明,虽然将给予国民党和三青团员工作,他们“在短期内”不得委以重要职责。参见此处;同见《新工商政策》,第179页。
[86]《恢复和发展中等教育的重大政治任务》,1948年10月14日,载于《知识分子与教育问题》,第18页。
[87]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2月13日。赖朴吾、齐兰畦夫妇:《亲历中国革命》,第38—54页。
[88]《解放区学运报告纪要》,载于《中国学生大团结》,第17—18页。这篇报告由李秀贞在中华全国学生第十四届代表大会上作出。
[89]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2月27日;上海,《新闻报》,1949年4月4日。
[90]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3月9日。
[91]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3月14日。
[92]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4月10日。
[93]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3月18日、21日。
[94]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3月18日。
[95]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3月27日。
[96]上海《新闻报》,1949年4月4日。德克·博迪(《北京日记》,第130页)报道,当3月初复课时,2483名清华学生中只有1804位来上课。他认为大多数没来上课的学生跟着人民解放方军南下了。北平大学生的总人数,可参见此处。
[97]上海《解放日报》,1949年6月13日。
[98]上海《解放日报》,1949年6月17日。
[99]上海《大公报》,1949年6月19日。
[100]上海《大公报》,1949年6月20日。
[101]上海《解放日报》,1949年7月19日。
[102]上海《解放日报》,1949年10月25日。
[103]上海《解放日报》和《大公报》,1949年8月16日。
[104]参见此处和参见此处。
[105]关于整风和工作会议,见韩丁:《翻身》,第319—416页。关于在华北大学的干部训练课程,见罗伯特·杰伊·利夫顿(Robert Jay Lifton):《思想改造与极权主义心理》,第253—273页。
[106]上海《大公报》,1949年6月24日。
[107]《毕业以后》,载于《中国青年》第9期,收入青年出版社编的《中国学生运动的当前任务》,第52页。在天津,估计有1000名找不到工作或无法继续学业的年轻人,向华北大学、华北军政大学、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联合报名处天津办公室申请参加入学考试(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