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造成的危害(第5/6页)

[49]《中国周报:每月报道》,1947年1月31日,第12页。

[50]葛娴:《中共上海国棉十二厂支部的光荣斗争史》,《解放日报》,1951年6月28日。

[51]陈尚:《记中共上海海关支部十五年英勇斗争的几个片段》,《解放日报》,1951年7月2日。

[52]陈庆楣:《英勇坚持地下斗争的上海大隆机器厂中共党支部》,第74—80页。

[53]《1950:人民年鉴》戊第9页;《大革命以来……》,第36页。

[54]上海《和平日报》,1948年2月3日。

[55]工人和警察之间的斗争持续了几个小时。很多工人受伤,超过250名工人被捕——很多很快被释放。公众意见似乎偏向工人一边,工厂最终同意向他的职员分发米和煤。(华东人民出版社编:《在斗争里壮大》,第33—40页)

[56]上海《中央日报》,1947年9月24日。

[57]上海《大公报》,1947年9月26日。

[58]缪雨:《上海工人运动的一座坚强堡垒:记中共法商水电公司支部的斗争史迹》,《解放日报》,1951年6月27日。

[59]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1948年10月24日陕北新华电台电讯。

[60]见前引钟洛文章,第24—40页;柯蓝、赵自:《不死的王孝和》。

[61]上海《文汇报》,1947年,2月10日。购买国货运动得到中国产业主和商人的支持,但是在消费者中却流行不起来。在上海,出售国货的最大一个商行据说日销售额在1000万法币,而出售外国货的永安公司,日销售额是它的4倍;广州《西南日报》,1946年12月28日。

[62]上海《和平日报》,1947年2月10日。

[63]在上海解放后不久,三个人被指控对该事件负责:永安第一纺织厂员工毛德康,纺织厂人事科科长魏荣来,国棉十四厂工人关云康。见上海《大公报》,1949年10月20日。

[64]上海《大公报》,1947年2月11日。

[65]上海《大公报》,1947年10月1日。

[66]庄晴勋:《依靠群众坚持斗争——中共永安公司支部解放前的斗争》,《解放日报》,1951年7月1日。

[67]上海《申报》,1948年6月15日。共产党地下组织除了在学生和劳工运动中发挥作用,据说他们还购买了紧俏商品比如汽油和煤油,运输到解放区。借助秘密的无线电发射机,国统区的地下工作者可以联系到解放区。这一信息来自1969年和1973年的访问。同样见:上海《新闻报》,1947年10月30日;上海《解放日报》,1947年11月3日;上海《申报》,1947年11月7日、1948年1月14日。

[68]天津《大公报》,1948年2月18日。

[69]季崇威:《上海工业危机透视》,上海《大公报》,1946年6月25日、26日、27日。

[70]张嘉璈:《通货膨胀恶性循环》,第353页。

[71]大米贷款丑闻被上海新闻界广泛披露。比如:《新闻报》,1946年6月12日;《时事新报》,6月14日;《大公报》,6月19日;《文汇报》,7月9日。

[72]想要查看这些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完整讨论,见张嘉璈《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和周舜莘《中国的通货膨胀(1937—1949)》。有的政策相对成功,比如1946年3月8日和1947年2月17日期间的政府出售黄金计划以及在一些城市分发必需商品。1947年7月,配给必需商品开始于上海,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后来,政府在上海、南京、北平、天津和广州配给大米和面粉。但是这些项目涵盖的范围有限,对全局几乎没有影响。关于税制的缺陷,见周书,第64—67页。

[73]“官僚资本主义”这个词汇一般不用来指代大型国有企业比如中国纺织发展公司或国家资源委员会下属的很多公司。它专门指代使用公职和关系来壮大私有企业和谋取利益。

[74]昆明《云南日报》,1947年4月9日。

[75]《中国周报:每月报道》,1947年1月31日,第6页。

[76]《中国周报:每月报道》,1946年12月31日,第8页。

[77]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第194页。

[78]上海《和平日报》,1948年8月20日。

[79]上海《大公报》,1948年8月21日;上海《新闻报》,1948年8月23日。政府的三次冻结工资和价格的实验分别在1938年、1942年和1947年2月,三次实验都没有取得成功。

[80]上海《大公报》,1948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