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3/6页)
最先加入阿尔戈斯阵营的是曼丁尼亚人,因为他们有理由害怕遭到斯巴达攻击:曼丁尼亚人侵犯了多个邻国的土地,并在拉科尼亚边境建造了一座要塞。阿尔戈斯似乎是有能力保护曼丁尼亚的“老大”,于是曼丁尼亚人热情地与阿尔戈斯结盟。另一个原因是,曼丁尼亚和阿尔戈斯都是民主制国家。曼丁尼亚从斯巴达联盟叛逃到阿尔戈斯阵营,这在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盟邦中引起了极大震动,它们得出的结论是曼丁尼亚人“知道的比它们多”(5.29.2),所以才会这么着急地投奔阿尔戈斯联盟。
斯巴达人得知阿尔戈斯联盟的事情之后,指责科林斯人闹出了这整场风波,并指出科林斯若与阿尔戈斯结盟,就违背了科林斯与斯巴达的盟约,还违反了科林斯接受伯罗奔尼撒联盟多数意见的承诺。斯巴达人还指出,科林斯人拒绝接受《尼基阿斯和约》的做法已经背弃了自己的誓言。科林斯的活动家们在一次会议上回应了斯巴达的这些指控。其他对斯巴达不满的盟邦也参加了此次会议。科林斯人掩饰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收复索利安姆和阿纳克托里翁),而“以不愿意背叛他们在色雷斯的盟友为借口”(5.30.2)。他们的论点大致是这样的:“我们曾向波提狄亚人和色雷斯地区的其他哈尔基季基朋友发誓。他们现在还处于雅典人的奴役之下。如果接受《尼基阿斯和约》,我们就违背了自己对神祇和英雄们发出的誓言。另外,我们曾经许下的接受伯罗奔尼撒联盟多数意见的诺言包括这样的条款:‘除非有违神祇和英雄们的意志。’要背叛哈尔基季基人,就必然违背神祇和英雄们的意志。不是我们,而是你们放弃了自己的盟友,与奴役希腊的恶人合作,从而背弃了自己的誓言。”
这种狡猾而很有吸引力的驳论将阿尔戈斯的新联盟描绘为继续反对雅典暴政、对盟友信守(正是斯巴达自私地拋弃了这些盟友)诺言的手段。斯巴达人当然没有被科林斯人说服。
此次会议之后,阿尔戈斯使者敦促科林斯人立刻加入他们的联盟,但科林斯人继续拖延时间,并请求阿尔戈斯人来参加他们的下一次公民大会。他们如此拖延的最可能的理由是:科林斯的保守派仍然持观望态度,在等待更多寡头制国家加入。
下一个加入阿尔戈斯联盟的国家是厄利斯,它的正式政体是民主制的,但社会体制和风俗却是寡头制的。厄利斯人在到阿尔戈斯缔结条约之前,先“按照科林斯人的指示”(5.31.1)与科林斯人结盟。厄利斯加入新联盟,有助于新联盟的起步。直到那时,科林斯人才加入了阿尔戈斯联盟,并把忠诚而坚决地反对雅典的哈尔基季基人也拉了进来。
但墨伽拉人和玻俄提亚人仍然拒绝接受阿尔戈斯的拉拢,因为他们不喜欢阿尔戈斯这个民主制国家。随后科林斯人转而劝说泰吉亚,这是个拥有战略地位的、稳固的寡头制国家。科林斯人相信,若能将泰吉亚从斯巴达阵营拉到阿尔戈斯那边,就能把整个伯罗奔尼撒联盟都拉过去。但泰吉亚人拒绝了,这对科林斯人的计划是一次沉重打击。“科林斯人在此之前都非常热情、非常努力,这时开始松懈和冷淡了,担心没有其他国家加入他们。”(5.32.4)
科林斯活动家们做了最后一次努力来挽救他们的计划。他们请求玻俄提亚人加入阿尔戈斯联盟,“在其他方面采取一致行动”。他们还请求玻俄提亚人帮助他们与雅典交涉,与雅典达成为期十天的停战协定(就像玻俄提亚人与雅典的停战协定那样);同时要求玻俄提亚人保证,假如雅典人拒绝与科林斯停战,玻俄提亚也要放弃与雅典的停战,并绝不在没有科林斯人的情况下,单独与雅典达成进一步的停战协定。
科林斯人的计谋是很明显的:雅典人肯定会拒绝,玻俄提亚人随后将毫无防护地面对雅典,并且与科林斯绑在一起,于是只能加入阿尔戈斯联盟。因此,玻俄提亚人对科林斯的回答是友好而谨慎的,他们拖延着不做出是否加入阿尔戈斯联盟的决定,不过的确派人去了雅典,请求雅典与科林斯停战。雅典人当然没有同意,回复说假如科林斯人真的是斯巴达人的盟友,那么已经与雅典处于停战状态了。玻俄提亚人继续与雅典保持停战状态,这让科林斯人很恼火。科林斯人宣称玻俄提亚人食言了,但没有任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