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7月25日至28日:秘密和谎言(第5/9页)

晚上,维也纳通知柏林,奥匈帝国决定对塞尔维亚宣战。贝特曼和贾高听到这个消息后并不感到吃惊。奥地利人终于做到了德国一直催促其做的事:采取行动。他俩也没有做任何努力让德皇尽早知道这个消息,因为结果毕竟是德皇威廉最初的愿望。

7月28日,星期二

德皇威廉回到办公室,坐在自己的马鞍形状的椅子上。他有许多未完成的工作要做。首先,他阅读林克瑙斯基从伦敦发回的电报:电报引用爱德华·格雷的话来说明一个道理,奥地利攻击塞尔维亚将会有灾难性的后果,但是塞尔维亚给奥地利人的答复似乎提供了一个协商的机会。然后,他阅读了塞尔维亚的答复。塞尔维亚的答复给他的感受,几乎同爱德华·格雷的说法一样,也许这是因为他刚阅读完爱德华·格雷想法的缘故,他这个人有一个思维习惯,往往倾向于同意最后一个谈话人的意见。他宣称:“这比想象的要好,这是维也纳的一次道德大胜利;随着发动战争的理由一条一条地消失,吉塞尔应该安静地留在贝尔格莱德。考虑到这些情况,如果是我绝不会命令开始战争动员!”他在“我”这个字下加了下划线,暗示他反对奥地利人的战争动员。

德皇威廉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渴望抓住它,他手写了一封短信给贾高,称塞尔维亚的答复是“最耻辱的投降”,所以,“所有发动战争的理由都消失了”!他指示外交部准备一个自己将署名的文件,他要让维也纳知道目前存在利用调停解决危机的可能性,他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他在文件后面附加上了一个新想法,这个想法是那天早上参谋部的一个参谋建议的。因为塞尔维亚人不可信(“东方人”,威廉如此称呼塞尔维亚人,“所以他们是撒谎者、骗子、逃避大师”),奥地利应该发兵跨越边境占领贝尔格莱德,然后驻守在那里不动。手里握着塞尔维亚的首都,奥地利将在调停中处于有利地位。这就是后来被称为“贝尔格莱德终点站”的建议,格雷后来也如此建议。这是一个非常类似于1871年结束普法战争的方案。当时,德国占据巴黎不走,赖到自己的条件都被满足后才离开。德国的条件包括巨额战争赔款和交出阿尔萨斯、洛林两省。离开巴黎时,德军先在巴黎的街道上耀武扬威地阅兵然后回家。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贝特曼、贾高仍然不告诉德皇威廉一个关键的消息,奥地利将在几小时之后向塞尔维亚宣战。德皇曾设想,如果奥地利人真的想要宣战,那也应该在两周以后。同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贝特曼、贾高表明按照德皇要求准备给维也纳的信件,却暗中拖延了12小时后才把信件发送出去,从而保证奥地利宣战在先,而德皇的信件到达在后。

贝特曼、贾高的所作所为,确实欺骗了德皇,剥夺了他在奥地利宣战之前进行干预的机会。但是,他们很可能是出于好心。在如此关键的历史岔道口,本来需要的是大智大勇的作为,而他俩的行为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笨拙,但是,他俩实在是太了解威廉的为人了——他跟小孩子一样喜欢自大,举止不稳重,有在困难面前改变主意的习惯,在危机中甚至出现精神崩溃的现象(他在1908、1911、1914年的危机中精神低落到极点,不得不谈论退位一事)。毫无疑问,他俩认为德皇不了解局势。德皇威廉在度假,而他俩就在柏林,更何况他们尽量不让德皇威廉知道局势的进展。他俩相信,帮助奥地利人就是在帮助德皇实现他本人的夙愿。他俩确实感到,如果让德皇在局势发展已经进入晚期时参与过多细节事务,只能使本来已经很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下午,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世界因此而改变。这是一个重大错误,是欧洲强国所犯的少数几个导致世界大战的最重大错误之一。与奥地利在5天前提交“最后通牒”的过程类似,提交宣战书的过程也有几分滑稽的色彩。贝希托尔德知道塞尔维亚政府已经离开贝尔格莱德迁往内地,但是不知道如何与之联络,所以送出一封未加密的法文电报,通知塞尔维亚首相帕希奇两国之间已经进入战争状态。他先将这封电报发给塞尔维亚军事总部,再请军事总部转发。片刻之后,他为了更有把握,又通过塞尔维亚外交部再发了一封同样的电报。这两封电报以不同的传输渠道途经罗马尼亚送到首相帕希奇手中。第一封电报抵达时,帕希奇正在一家乡下旅馆吃午饭。他读完后站起来,对屋里的人发表严峻的致辞:“奥地利向我们宣战,我们是正义的,上帝将帮助我们。”第二封电报随后就到了,帕希奇开始怀疑。他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国家用这种方式宣战,他觉得似乎整个事情是一次戏弄。当塞尔维亚方面询问德国大使时,大使说他不知道宣战一事(他说的是实话,就连德皇威廉也不知情)。电报的真实性后来才获得证实。在维也纳,宣战的消息引发反塞尔维亚人的示威活动,甚至在柏林也有人示威。宣战后,奥地利没有马上调动军队。康拉德仅命令军队从波斯尼亚边境炮轰贝尔格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