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事政策或战争哲学(第2/8页)
其他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
当人民的激情成为大敌时,政府和军事统帅都应竭尽全力地平息人民的这种情绪。对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第一章中探讨过,此处不再赘述。
军队统帅应该尽力振奋战士,激发他们的激情,而敌人面对这种激情,则是难以战胜的。所有的军队都具有激情,只是因为各国人民的特性不同,用以激发的手段和原因也有所不同。雄辩术曾是许多著作研究的对象,我在这里只把它作为一种激发士气的方法。拿破仑和帕斯克维奇的训令,古代将帅对战士的训词,都简洁有力,堪称雄辩的典范。与人民攸关的战争起因以及大名鼎鼎的名将,都是鼓舞士气、促使军队取胜的利器。
一些军人对这种士气持否定态度,他们更倾向于在战争中冷静沉着、稳扎稳打。我认为,二者各有利弊。士气虽然产生巨大能量,但不易持久,一旦失利,士气就会变得低落。
交战双方指挥官的积极进取和无畏精神,也是获取胜利的重要因素,但是其作用大小并没有规律。任何政府和统帅,都应该随时考虑军队的内在价值,善于比较双方的力量。当一个俄国将领率领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在开阔地区作战时,他能轻而易举地战胜一支人员勇敢却毫无组织的军队。这里就出现了我要讲述的另一个问题,即“一致”的问题,一致产生力量,秩序确保一致,纪律则是秩序的先导。没有纪律和秩序的军队,是无法取胜的。还是那个俄国将领率领着同样的军队,当他遇到一支纪律和训练与自己相当的军队时,他就要慎之又慎地行动了。最后,运用同样的手段,如果面对的是马可将军,那么他可能取胜;如果面对的是拿破仑,那么他就会惨败。
对于军事行动的激烈程度,政府具有很大的决定性,这种决定性表现在政府对军队的影响上。一个军事统帅的行动是完全自由的,而他的对手则要受到千里以外的最高军事委员会的束缚,在此情况下,后者一定会在战争中处于劣势。
一个统帅的指挥能力无疑是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尤其在交战双方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当然历史上不乏名将被庸才击败的例子。但是,例外是无法撼动定律的。命令被部下误解,或是其他偶然的情况,都有可能成为改变结局的因素,这是不可预见和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仅仅根据这种情况就否定一般情况下的原理和定律,那该多么可笑!毫无疑问,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原理的一方才能取得胜利。军事科学是一种能使所有可以预见的情况利于自己的科学,但这种科学并不适用于变幻无常的命运,哪怕是因调度得当获胜的次数多于偶然性获胜的次数,也不能否定我的论断。
如果统帅的才智是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我们就能很好理解,为何选择统帅是国家管理科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以及它为何是国家军事政策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然而,这种选择往往受到外界的影响,以至于在选择统帅时,年龄、私人好恶、党派争斗、忌妒等成为影响最多的因素,而忽视了社会效益。这个问题,我将专门加以分析。
军事制度
军事制度是政府军事政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凭借它,一支精锐才有可能在平庸司令官的领导下创造奇迹。当然,一支平庸的军队,在一位伟大将帅的指挥下,也能创造同样的奇迹。然而,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将高超指挥技能的司令官和精锐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创造出更伟大的奇迹。
以下条件可以用来衡量一支军队的制度是否完备。
1.良好的兵员补充制度。
2.良好的军事组织。
3.官兵在机动、内务、勤务方面有良好的训练制度。
4.严明的军纪,以信念为基础的服从和执行命令的精神。
5.赏罚分明。
6.特别兵种[2]得到充分良好的训练。
7.武器装备优于敌人。
8.拥有一个善于利用一切资源、善于组织军官学习和实践的总参谋部。
9.良好的仓库、医院、后勤管理体系。
10.统帅部和高级指挥机关组织体制健全。
11.有效地提高士气的手段。
为了避免重大损失,上述的任何一条都不可忽视。1806年的普鲁士军队,虽然训练良好,纪律严明,但是缺少能干的统帅领导,又缺乏后备军,结果他们在15天内就被拿破仑打败了。历史上不乏拥有精锐部队的国家。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都是善于建立和训练方阵的高手,他们善于调动军队,以少数精兵征服了波斯和印度。腓力二世的父亲阿敏塔斯三世极为重视训练士兵,所以他能拥有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