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第25/39页)

希特勒这时确实知道的是:布拉格毫无畏惧,巴黎在急速动员,伦敦态度转硬,他自己的人民漠然无动干中,他的将领坚决反对他,而他关于戈德斯堡建议的最后通碟到第二天下午两点钟就要到期了。

他这封信措辞极妙,用意深沉,一字一句都算好了要打动张伯伦,信的语调是温和的,它否认希特勒的建议会「剥夺掉捷克斯洛伐克得以生存的一切保证」,否认他的军队到了分界线以后会继续前进。他打算同捷克人谈判细节。他打算「给予捷克斯洛伐克剩余的部分以正式的保证」。捷克人所以坚持已见只是因为他们希望在英国和法国的援助下发动一场欧洲大战。虽然如此,他还是不准备对和平的最后一线希望砰然关上大门。

(他最后说)我必须请你来判断,在这些事实面前,你是否认为应当继续努力——来破坏这种阴谋并且使布拉格政府在这个最后时候恢复理智。



六 最后时刻

希特勒的信是用急电拍给伦敦的,在九月二十七日晚上十点三十分到达张伯伦手中,首相刚刚过完了忙碌的一天。

这天下午刚回到伦敦的霍拉斯·威尔逊爵士,带来了关于他同希特勒第二次会谈的令人不安的消息,起了刺激张伯伦和他的核心内阁采取行动的作用。他们决定了动员英国舰队,征召空军辅助队,并且宣布了紧急状态。在公园和广场上已经开始挖起防空壕来,伦敦学校里的儿童也开始疏散。首相还马上给布拉格的贝奈斯总统发出了一份电报,警告后者,他从柏林得到的消息「表明,如果到明天(九月二十八日)下午两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还没有接受德国的条件的话,德国军队马上就会得到越过捷克斯洛伐克边界的命令」。但是张伯伦虽然尊敬地把消息通知了捷克人,却还是忍不住要在电文的最后一段教训他们:「波希米亚将受到德国军队的蹂躏,另外一个或几个国家不论做什么,都不能挽救你的国家和你的人民免于这种命运。不论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都一定是这样。」

这样,张伯伦就不是把战争的责任放在希特勒头上,而是把它成到了贝奈斯的头上。他在这里所提出的军事上的看法,我们知道,就是连德国的将军们都认为是胡说八道。不过,他最后还是加了一句,他不愿承担告诉捷克人该怎么办的责任。这要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然而,难道真的是由他们自己来决定吗?贝奈斯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这份电报,第二份电报马上又来了。这一回,张伯伦可是努力要告诉捷克政府该怎么办了。他建议在十月一日接受德国人的某种有限度的军事占领——即占领处于捷军工事之外的埃格尔和阿舍——然后由德、捷、英三方联合组成一个边界委员会迅速确定其他应转交给德国人的地区。接着,首相还提出了进一步的警告。

这个计划如果不能实现,贵国除遭到武力侵略与武力肢解以外,将别无其他出路。而且,虽然这可能引起损失无数生命的冲突,但是不论这一冲突的结果如何,捷克斯洛伐克都将再也不能接原有疆界重建故国。

这样,捷克人受到了他们的朋友的警告(法国也参加这些最新的建议),就是说:即使他们和他们的盟邦在大战中打败了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也必须把苏台德区让给德国。含意十分明白:既然苏台德区终归不是你们的了,为什么还要冒险把欧洲投入战争?办完了这件事情以后,首相就在晚上八点三十分向全国广播:

为了在一个遥远的国家里我们对之毫无所知的人们之间的争吵,我们居然——在这里挖壕沟,这有多么奇怪,多么荒诞,多么不可思议!——

希特勒已经得到了「他实际上所要求的东西」。英国已经保证捷克人将接受这一要求,并且付诸实施。

我将毫不犹豫地到德国去作第三次访问,只要我认为这样做有好处——不论我们如何同情一个强邻压境下的小国,我们决不能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英帝国仅仅为了它而陷入一场大战。如果我们要打仗,也必须是为了比这更大的问题——我从灵魂深处来说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国与国之间的武装冲突,对我说来无异于梦魇;但是,如果我看到任何国家执意要用武力的恐怖来统治世界的话,我将认为必须予以抵抗,因为在这种统治之下,信仰自由的人们将感到生活己失去价值。但是战争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我们进入战争以前,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我们所不惜冒险以争者确实是重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