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十五章 芒友(第4/5页)

战斗中,由于中国远征军的穿插部队控制了大路,日军久攻不下,只有丢掉辎重,从小路逃走。大部分重装备都在突围中损失,造成突围逃跑的日军此后退到麦克台拉和英军交战时,因为没有了有效的反战车武器,被英国人捡了个现成便宜。日军付出山本参谋长在近战中负伤的代价,终于甩开了中国军队的侧击。

日军曾想通过消耗战的战法,耗尽中国穿插部队不多的携行弹药,将其彻底消灭。不料这支部队的给养却是从空中空投而来,似乎无穷无尽。几经尝试之后,黍野称“敌军阵地如同老茧一样,越磨似乎越坚韧了”。日军最终决定突围为上。

1月19日,云南方面的远征军攻占畹町。

印度方面的远征军攻占南坎后继续向南,直取南帕卡。

败退到腊戍的日军已经溃不成军,本多政材的军部直属部队都被动员起来,向北面布防,试图阻击中国远征军的追击。这当然只是权宜之计,能够掩护各路部队撤离已经是很好的期待了。

在撤退的人潮中,也包括那位踌躇满志的辻政信,如今,被视为足智多谋的“辻参谋”也已经无力回天。但是,他在腊戍依然停了下来。因为第56师团几乎被打得全军覆没的搜索联队,其中的宇生中佐给他发来一份电报称,“参谋殿(日语中的尊称),仰赖天恩有幸生还。昨夜,黍野参谋搭乘的轻装甲车遭敌军炮火攻击中弹,失去机动能力后爆炸起火,该参谋壮烈战死。”

黍野是辻政信早年的学生,也是阵中好友。故此,辻政信在离开腊戍之前,特意制作了一块牌位,点燃信香,为黍野祈祷冥福。

此时,腊戍周围不时响起炮声,但这位日军中的名参谋不为所动——仗打到这个地步,帝国已经不是靠谁的智慧能够挽救的了。

不过,令他哭笑不得的是,就在他祈祷的时候,一个满身焦黑的军官从外面跑了进来。黍野弘少佐的装甲车虽然被毁,他却因为前一次已经有了乘装甲车挨打的经验,在最危险的时候跳车而走,终于顺利逃脱。而且,这位黍野弘少佐后来一直活到了1980年代,并写了一本书《昆司令部战记》来纪念这段生涯。而辻参谋为他设祭的事,自然也被他写进了“轻装甲车被毁起火”一章。

远征军部队在回国前于缅甸新维合影

日军从畹町的突围,宣告了其缅北滇西防御体系的彻底崩溃。中国远征军在其后紧紧追击,2月8日,新30师自南帕卡猛攻贵街,14日占领贵街。日军第33军司令部继续南迁,19日中国远征军占领新维,兵临腊戍。

新一军占领新维后,孙立人将军调整部署,以主力新38师担任正面主攻,新30师侧翼穿插,策应主力进攻。两路部队会攻腊戍。1942年,日军第56师团正是靠偷袭腊戍,才切断远征军归国的道路,迫使大批中国将士含恨死于野人山。此时,日军第56师团及第2师团残部,在这里试图据守掩护其后勤部队撤退物资,但25日新38师分三路纵队,开始攻城,激战至3月8日,新38师即冲入市区,占领了腊戍。

此后,新38师继续向南攻击前进。同时,在印度边境的英印军,亦已向南反攻。3月30日,英印军在曼德勒东北的乔梅与南下的中国驻印军右纵队会师。日军一路败退,如秋风落叶,再无往日的威风。

1945年2月4日,中印公路通车后第一支车队到达昆明,成万市民夹道欢迎。

乔梅之战,是中国驻印军最后一次战斗,他们胜利地完成了收复缅北的任务,也显示了中国军人在亚洲战场上优秀的战斗素质。正是因为感受到中国军队的战斗水准,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蒙巴顿将军,于3月8日飞抵重庆,与蒋介石会谈,请求中国远征军部队留在缅甸,协同英军作战,收复全缅甸。

但是,中国远征军没有继续南下,他们放弃了这个荣誉。

原因很简单,他们终于打回了自己的国家,两年的血战,凝成了回家的艰险之路。

他们的心,已经不在异国的战场上。在从印度打回祖国的那条公路进入国境的地方,一个隆重的仪式被记录了下来。

如果说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有影像资料留下,一定会让人觉得弥足珍贵。但假如说留下来的影像资料居然是彩色的,估计很多人会认为是天方夜谭。很简单,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华艺影片公司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怎么可能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留下彩色的影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