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十五章 芒友(第2/5页)

此时,日军第33军部队的布防,酷似中国字“丫”的造型,其右侧一枝为龙兵团,即第56师团,师团部在畹町,其防卫地域已经被压缩到畹町,这里的日军与远征军在云南的Y部队对峙,畹町以南为第56师团后方基地芒友;左侧一枝是山崎支队,主要为第18师团残存主力,位置在原军司令部南坎,并在附近瑞丽江南岸放有少量部队。“丫”字下面一竖,为从南向北经腊戍、新维、南帕卡的日军补给线。南坎、芒友、南帕卡组成一个由公路连接的三角形,是日军防守的核心地带。第2师团、第49师团等调来增援的部队,则分散配属给第18、第56两个师团使用。

中国军队的反攻,就是从“Y”字两个枝丫分别进行的。

1945年1月初,驻印军新一军部队向南坎发起攻击,南北夹击,势如破竹;同时,新50师扫荡瑞丽江南岸日军,随即投入对南坎的攻击。各路部队进展顺利,1月5日,南坎日军遭到围攻。

1944年12月,云南方面远征军在滇西反攻的部队略作休整后,发起了被称为“芒遮战役”的新攻势,进占日军在滇西的重要据点芒市和遮放。此后,部队向畹町发起攻击。

前线日军一面尽力阻击,一面向军部告急。

黍野弘记载,此时日军第33军军部的动态是,高级参谋研究后,认为前线有大批伤员和物资,亟待疏散。辻政信为了发动“断作战”,花九牛二虎之力从南方运来15000吨弹药等物资,现在反而成了累赘。更糟糕的是,日军仓促中才发现,居然1942年攻占腊戍时夺取的英美援蒋物资,还有一部分留在原地一直没有被运走,其中包括大批日军此时急需的特种钢。这些或许因为笨重当时没有运走的物资,如果再不南运,只怕会被中国军队收回。因此,日军认为必须确保从腊戍向南的运输通路,同时,为保证撤离的安全,畹町、南坎两方面的日军必须进行坚决的后卫战,阻止中国军队的进攻。

但这个要求未免强人所难,命令刚刚发出,第56师团已经招架不住,发电报给军部求援,内容是“龙兵团和山崎支队的各个据点,都在敌军的包围攻击中苦苦支撑。虽然我军奋勇作战,但敌从我军防线薄弱处渗透,已经占领南帕卡附近的阵地,切断我军补给线。(畹町)现在有超过六百名伤员要后送,而由于没有燃料,所有车辆都无法运动,或许其命运只能听之任之。本兵团预备摧毁所有大炮、车辆和其他重火器,向预定撤退线后撤。请求战术指导。”

南帕卡在日军“丫”字形阵型的正中心,这个迂回,等于卡住了北面两路日军的退路。至少,也是压缩了其后退之路。

日军中“请求战术指导”的意思,就是求救。可见,即便丢弃重武器,能否突围成功,第56师团也心中无数。军司令部迅速派出参谋安倍少佐到前线查看情况,由于战斗迂延,安倍到达前线已经是几天以后。虽然他负有督战之责,而且确实努力督促第56师团积极作战数日,但最终安倍参谋也在发回军部的报告中表示,同意松山师团长的意见,并称“龙兵团已经在抛弃车辆和火炮,对将来的作战将有重大影响。”他认为即便补充了燃料,靠现有车辆突围到南帕卡也基本不可能。

第56师团和第18师团是第33军的主力。第18师团已经基本被打垮,第56师团若是丧失战斗力,第33军就成了空壳子。所以,日军第33军军部上下,从军司令官到参谋长都深感心痛。经过紧急磋商,他们决定还是派出部队增援。这支部队的任务并非帮助第56师团守住阵地,而是掩护一支车队运送补给物资给第56师团,以增强其突围能力——军部的兵力也捉襟见肘,无法提供第56师团所需要的兵力补充了。

距离后方基地腊戍最远的是南坎,有210公里,对第18师团残部,增援已经没有多大指望;到畹町距离155公里,或许还有可为。

这一突破重围的任务,交给了刚刚从南帕卡赶到新维军部,勘察备用补给线的黍野弘少佐身上。这次突击,步兵的任务只是掩护,真正有价值的是日军派出的车队。由军部直属寺田运输大队,数十辆卡车组成满载物资的车队,开路的是独立第257汽车中队,指挥官石原谦之助中尉,也是黍野弘在军校教出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