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颗将星的陨落标志着另一将星的升起(第5/8页)

这时没人明白这位小青年主将究竟想干嘛:千里行军,长途增援大同,甚至丢下步兵,孤军直插大同侧背,不就是为的奔袭元兵吗?现在脱列伯就在对岸不远,近在咫尺却扎营对峙,不战又不进,李将军意欲何为?

要说在等待步兵主力聚齐?也不大像:明军步兵就是再怎么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也不会比北方大同城外的孔兴顺桑干水来得便当,一旦被人家左右夹击,明军这万余骑兵之处境可就大大不妙了!

实际上,李文忠刻意北移的这五里其中暗藏玄机:溃逃的元军斥候肯定会把遭遇明军的情形回报给脱列伯,那脱列伯也是闻名天下的“关中四将”之一,焉能不立即作出反应?

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无非两点:立即出动主力进攻;全军收缩备战。

当然,也有铩羽退走的可能,但这种可能恰恰是远来增援大同的明军所希望,如此一来便等于把围攻大同的孔兴丢在了大同城下,而李文忠则不妨假戏真做,直接挥师北进切断孔兴军的西归之路,然后转兵东向,配合大同守军聚歼孔兴部队于大同城下。

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战事若如此发展,结局也过于清楚了,估计脱列伯是不会如此“缺德”自保的。

鉴于最可能出现的前两种情况:临时冒雨移营五里,便会使脱列伯立即发动攻势作战的企图落空。

脱列伯若是收缩兵力采取防御作战,这也是李文忠希望看到的局面,如此自己的步兵主力便能有时间源源不断赶来,即便孔兴从大同南下参加战事,李文忠也没啥畏惧的:大同危机已解,怎会坐观孔兴罢兵南下?只要出兵尾追,孔兴所部元军便处在了腹背受敌之境地。

但是,战争的算盘珠向来是由对阵双方同时拨动的,那脱列伯也非平庸之辈,还就是玩儿出了一招花活,竟然大大出乎明军主将李文忠之意料!

75

脱列伯得到前方溃逃士兵的报告以后,一时也不明白:这究竟是碰到了哪路煞神?据士兵说,这股南蛮甚是野蛮,见面不由分说就是一阵乱打!

自己派去带队的平章刘帖木儿以及四大王生死不知。

不过,脱列伯倒是能断定一点:这是去增援大同的明军援兵!不管怎么说都不能让他接近大同,最起码也要先于敌军援兵赶到大同与孔兴汇合,不然大同这一仗就没法打了。

脱列伯与孔兴是接到元帝在应昌飞骑所送圣旨进军大同的,理由是:为朕打开进军大都的通道,功成之后,朕当封王以报!

能得以裂土封王,这是两人做梦都梦不到的美事,但是二人也都明白:皇上连上都都丢给南蛮了,却还做梦收回大都?皇帝没有这么不切实际,这其实是王保保的意思在皇帝那里转了一圈,这位“总督天下兵马”的齐王因为“总督”不动爷们儿,是借皇帝之口来“总督”“部下”。

本待不予理睬,可是转念一想:最近王保保如同一条蛰龙等到了二月二,几乎四下攒动!出兵原、泾二州,威逼凤翔,窥觑兰州,其用意再明显不过,欲解庆阳之围!

庆阳,毕竟是与自己曾经结盟的张思道之亲弟弟张良臣在苦苦坚守,一旦被徐达顺利吞下,那却是真有唇亡齿寒的感觉,看在王保保尚能顾点大局份上,也就勉强出兵一回吧。

当然,能打下囤积粮草甚多的大同,对二人来说都算发了大财,也就能坦然熬过今冬明春了。

大同城内两人都布置了不少细作暗探,这是自王保保占据大同之时就伏下的暗着,所以对于大同的防守实力两人都大体有数:兵不足万,马不过千,明军出城野战没那个可能,就算是防守城头,兵力都嫌单薄,两人合力攻下大同应该问题不大。

明军若解救大同,则必然要从庆阳抽调兵力,如此庆阳张良臣的压力必然大大减轻,至于常遇春的那支东路军?两人都已得知:上苍保佑大元!悍将常遇春暴毙于回军途中,余部正经太原往甘陕方向急赶,暂时不足为虑。

现在前锋遭遇的这股明军估计是太原城守军前来增援大同,如此太原必然空虚,若能就地击溃他们,然后干脆连大同也不去,直接南下太原?此计大妙!

脱列伯越想越兴奋,当真有了被封王之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