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明官场乱斗之一:严嵩死磕徐阶(第13/20页)
在此之前,曾经发生过严嵩诛杀杨继盛事件。从史料上判断,严嵩杀杨继盛和沈炼,可能是此人当政期间最遭人痛恨,并在历史上最为人诟病的。从而,最早结下了严氏父子对王家父子的怨恨。
杨继盛也是张居正、王世贞的进士同年。其为人清廉刚正,富有才华,且胆识过人,官居兵部员外郎。他曾经为一篇奏章,得罪了与严嵩作对的一个权贵,被连贬四级,为狄道县九品典史,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长。狄道县治下在今天的甘肃省陇西地区,是个民族杂居之地。几年小官做下来,这位杨继盛居然官声大盛,当地民众与少数民族同胞竟不叫其官名,直接称呼他为“杨父”。
严嵩一见此种情形,遂想将这位“杨父”拢到自己旗下。于是,杨继盛一年之内又连升四级,成了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干部司副司长。而且,严嵩还让严世蕃赠折扇一把,上书:“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人这一辈子有一个知心朋友足够了,这辈子就是阁下你了。
谁知,杨继盛一生痛恨的就是严氏父子奸贪误国,见到此物,视为奇耻大辱。他连夜上书皇帝,弹劾严嵩的十大罪状、五大奸宄。此事发生在公元1553年,即嘉靖三十二年,正值严嵩权势熏天之际。朝野为之震撼。
嘉靖皇帝可能确实没想杀他,因此,将他在监狱里关了两年多。其间,大批官员包括徐阶都在试图挽救他的性命,以王忬、王世贞父子奔走最力。原因是,王忬爱才,而王世贞则为杨继盛同年密友,且极其敬重之。
两年后,公元1555年,即嘉靖三十四年十月,严嵩在一份估计皇帝必会批准的死刑名单中,悄悄附上了与该案并无关联的杨继盛的名字。结果,导致杨继盛被杀,遂成为在明清两代名气极大的忠烈之士。杨继盛被杀时,王忬大病一场,痛惜国失栋梁之材。
王世贞则在刑场之上当众痛哭失声,并当场脱下自己的官服,盖在杨继盛的尸体上,然后抚尸大哭。
王世贞名声太大。他的多方奔走和临刑一哭,令众多并不知情的人们,知道了杨继盛的忠贞、冤屈和严嵩的诡计,并广泛传播之。由此,严嵩切齿痛恨王世贞。
终于,严嵩没有出面对付王世贞,却找由头将他的父亲逮捕入狱,并判处死刑。个中缘由,相当繁杂。简单说就是:王忬当时官居蓟辽总督兼右都御史,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兼监察部部长。当此大任之际,却正值积重难返之时,左支右绌之下,被严嵩抓住了把柄。然后,罪远不至死,却被问成死罪。
远在山东青州为官的王世贞听到这个消息,弃官不做,星夜赶回京城。与他刚刚考中进士的弟弟一道,来到严嵩家门前,长跪不起,泪流满面,请求已经八十岁的老首辅高抬贵手。严嵩表现得相当客气,把兄弟二人让进客厅,温言抚慰,并保证在皇帝面前周旋,救他们父亲的性命。
此后,王世贞兄弟每天身穿囚犯的衣服,跪在百官上朝的必经之路,“自批其面”,就是自己打自己耳光,恳求襄助,并表示愿以二人之命,替父亲去死。终于,他们的父亲还是被开刀问斩。时在公元1560年,即嘉靖三十九年冬。
此时,离严嵩倒台还有两年。
事情之所以发生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规律开始发生效力。而徐阶,则在长达十年的韬晦与角力中,恰到好处地徐徐发力,就此,将已经八十一岁首辅的那只老手掰倒。
细究起来,或许会有人说他胜之不武。因为,严嵩反正也没有几年活头了。然而,如果没有徐阶的一击,严嵩和他那位儿子还会如何为祸,是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的。要知道,遭受了罢官、抄家、爱子被杀、全家流放、沿街乞讨等种种重创之后,严嵩可是仍然一口气活到了八十七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到关键时刻,常常会有一类充满吊诡之意的事件,使重大情势转向相反的方向。这可能是中国政治史上一个值得特别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此之前,从嘉靖十五年,严嵩来到北京时开始,到嘉靖四十一年为止,二十六年间,在我们手头有限的史料中,粗粗统计起来,各级各类官员弹劾严嵩的就至少不下二十次。许多奏章证据确凿,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却全然没有发挥作用。而最终导致严嵩命运发生转折的关节点,却出现在谁都没有想到的地方,这就是——公元1561年,即嘉靖四十年,严嵩的欧阳夫人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