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第5/6页)
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哈拉尔的大部分个人活动都与修建教堂有关。虽然哈拉尔对基督教的了解并不深刻,他的妻子却是一名虔诚的东正教徒,她随丈夫来挪威时就带着一批神父和传教士。哈拉尔很支持妻子的传教活动,这个曾靠抢劫教堂发家的人现在却成了教会的赞助者。
哈拉尔的势力不断扩张,但他对冒险的热衷却从未改变。通常情况下哈拉尔是通过战争的形式进行探险的,不过有时候他会将探险和发现之旅结合起来。在20多年的时间里,哈拉尔控制了奥克尼群岛、赫布里底群岛及设得兰群岛。哈拉尔还至少有一次尝试远航至更遥远的西方。哈拉尔逝世多年后,冰岛的吟唱诗人仍在称颂他“曾横跨北部的海洋,抵达当时日益衰败的维京世界的边缘”。
哈拉尔具体在什么时间巡游了北部的海洋,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他几乎年年都要征战。打败了侄子马格努斯后,哈拉尔又想把丹麦也并入自己的王国,所以他又花了七八年的时间与丹麦国王斯韦恩二世交战。
到了1064年,连“无情者”哈拉尔也厌倦了连年征战。通过交战,哈拉尔发现斯韦恩是个非常狡猾的对手,他避免同挪威人发生任何一决胜负的激战,这样一来战线就拉得很长,对挪威人的损耗很大。挪威人每年都发动战争对丹麦进行劫掠,不过丹麦人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的国王斯韦恩二世,哈拉尔的军队也没有从这些抢劫中得到什么好处。现在挪威国王哈拉尔总算打够了,但斯韦恩二世并不打算就这样主动结束战争,最后双方终于签订协约,协约规定双方要承认彼此的主权,互不侵犯。
哈拉尔之所以愿意同斯韦恩二世讲和,原因之一可能是他的注意力已经从北海转到了英格兰,当时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已不久于人世,但他没有留下任何子嗣,“无情者”哈拉尔觉得自己有资格继承王位。作为维京人,没有什么比英格兰更合他的胃口了,眼前的这个机会对他而言很有诱惑力。
通常情况下,维京人发动侵略根本不需要找什么冠冕堂皇的借口,但这次“无情者”哈拉尔却正好有一个这样的借口——也许正是这个借口才激起了他对英格兰的觊觎。
在挪威人看来,爱德华本来就不应该成为英格兰国王。20多年前,克努特之子哈德克努特没有后裔,他让挪威的马格努斯做自己的继承人,并明确规定马格努斯及他的后裔有继承英格兰王位的权利。然而,在马格努斯继承王位之前,爱德华就在权臣戈德温伯爵的支持下夺取了王权,后来马格努斯一直都没有合适的机会重夺王权,但这并不表示他的继承权是无效的。现在哈拉尔继承了马格努斯的王位,因此他也就得到了继承英格兰王位的权利。
当然,英格兰人并不打算把自己的国家交给维京人——尤其是像“无情者”哈拉尔这样的人,所以,1066年1月5日爱德华逝世之后,英格兰人让戈德温伯爵之子哈罗德·戈德温森继承了王位。
哈罗德的弟弟托斯蒂格将这条消息告诉了哈拉尔。托斯蒂格当时在英格兰遭到放逐,正打算召集一支军队重返英格兰,推翻他兄弟的统治。1066年春天,托斯蒂格来到了挪威王宫,说服哈拉尔前去夺回自己的继承权,还夸下海口说英格兰人肯定会支持哈拉尔。
为此,哈拉尔组建了一支由240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募集了9000名士兵,之后维京人便渡过北海,先劫掠了苏格兰,然后再返回海上沿着诺森布里亚海岸继续南下,最后在距离约克城9英里的地方登陆了。阻击他们的是一支临时集结起来的盎格鲁-撒克逊军队,领头的是两名年轻的伯爵。
这场血战很快便结束了,虽然领头的两位伯爵最后活下来了,但英格兰军队却遭到了惨败,哈拉尔举着自己的拓疆旗顺利地进入了约克城。也许是听了托斯蒂格的建议,所以维京人没有在这座城市进行抢劫。在遭到放逐之前,托斯蒂格曾是诺森布里亚的伯爵,他想保留自己的领地。最后哈拉尔只要求同约克城的代表会面,要求同他们进行谈判。
经过短暂的会谈,约克城的元老们同意向哈拉尔交还人质,并请求哈拉尔给他们几天宽限以收取贡物,最后他们同意在斯坦福德桥附近的一处地方交还人质和贡物,通过斯坦福德桥就可以很方便地渡过德文特河。对于这样的许诺,哈拉尔感到很满意,之后他就回到自己的船上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