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密谋(第4/9页)
李定国大军即将抵达安龙的消息不胫而走,已决心“匡扶正义”的白文选继续拖延,孙可望的死党叶应祯深感事不宜迟,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正月十六日,叶应祯率随身士兵进宫,武力威逼朱由榔动身前往贵阳。朱由榔带着一群手无寸铁的宫女,唯一的办法就是哭,一时间“宫中哭声彻内外”。白文选得知消息,赶紧带着部队前来救驾,制止了叶应祯的鲁莽行为。
当然,白文选现在还不想跟孙可望彻底翻脸,对于叶应祯这个领导的心腹,白文选还是要讲一点策略的。他对叶应祯的训斥颇有一点“苦口婆心”的味道:你着什么急嘛,万一弄坏了这些花花草草,“国主”怪罪下来,是你领死还是我担责?(事须缓宽,若迫促至此,朝廷玉叶金枝,不同尔我性命。万一变生意外,若能任其责乎?)
白文选的军阶较高,叶应祯也不敢硬顶,只能就此作罢。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之后的二十二日,李定国大军终于到了!
随着“护驾”大军姗姗来迟,安龙上演了一出精彩纷呈的“浮世绘”——朱由榔喜出望外、白文选暗中欢喜、叶应祯拔腿开溜、庞天寿惊若寒蝉……
在安龙苦熬了几年的永历君臣,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弹冠相庆还为时过早,朱由榔、李定国不得不面临一个生死攸关的抉择:接下来,该怎么办?
为什么说是“生死攸关”呢?
——凭李定国目前的实力,打不过孙可望。
李定国两征广东均吃败仗,兵力消耗巨大,孙可望的部队则主要在贵州“休养生息”。此消彼长,双方的实力对比已发生逆转。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战神难打无兵之仗!
留在安龙,早晚要被近在咫尺的孙可望收拾,因此必须“搬家”。搬哪儿去呢?李定国摊开地图,指向一个地方——昆明。
远离危险,朱由榔举双手赞成,就这么定了!
事不宜迟,必须赶紧动身,以免夜长梦多。正月二十六日,朱由榔在李定国大军的护送下离开安龙,一路上马不停蹄,于二月十一日抵达云南曲靖。
到了曲靖,暂时不能再往前走了,因为昆明需要“打扫打扫”。
李定国选择昆明,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云南其实并不“干净”,昆明有王尚礼驻守,楚雄有王自奇,武定还有贺九仪,这仨人都是孙可望的铁杆亲信,共计掌握着两万多的军队。刘文秀、沐天波倒是可以争取到的同盟,但要么忙着种花弄鸟,要么顶着空头衔,只有一个共同点——没兵。
在这种情况下,硬着头皮进昆明,很有可能是送死。朱由榔、李定国来到曲靖,不可避免地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得知朱由榔、李定国即将进抵昆明,刘文秀、沐天波也陷入了两难境地。迎入昆明,便是背叛孙可望;拒之门外,又是背叛朱由榔。刘文秀跟白文选一样,也面临着一个要么不义、要么不忠的痛苦抉择。
商议来商议去,两人讨论不出一个结果,刘文秀决定先探探虚实再说。刘文秀先以“勒兵守城”的名义稳住王尚礼,自己暗中前往曲靖与李定国见面。
根据《明季南略》的记载,两人的对话颇有一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当时,刘文秀向李定国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我辈将以秦王为董卓,但恐诛卓之后又有曹操。”
刘文秀的哑谜其实很直白,他担心李定国到了昆明之后会步孙可望的后尘,今后又难免同室操戈。为了打消刘文秀的顾虑,李定国“指天誓日”,并与刘文秀约定:“秦王若尊永历,我辈当尊秦王”,给孙可望一个台阶下。
后来,李定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步了孙可望的后尘,这一段“未卜先知”的记载,可信度并不高。不过,刘文秀打探李定国的虚实,并一致决定给孙可望“悔过自新”的机会,避免手足相残、自毁长城的惨剧,应当是符合逻辑的。
移跸昆明的道路打通,李定国率大军兵临城下。王尚礼不清楚李定国的实力,暂时也不敢轻举妄动。三月十六日,朱由榔进入昆明,远在蛮荒的昆明百姓第一次目睹“真龙”,纷纷沿街而跪,“遮道相迎,至有望之泣下者”。
成功“搬家”意味着顺利脱险,朱由榔发自内心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