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霍去病(第2/5页)
单于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多。人多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汉军人少。苏建和赵信两军并起来,才三千人。而匈奴主力骑兵,竟然有数万。三千挡数万,除非天助汉军,不然想赢单于,做白日梦去吧。
苏建和赵信与匈奴血战一天多,眼看匈奴来势凶猛,准备死拼到底。然而,这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故:赵信反了。
准确地说,赵信不叫反了,而叫跑了。因为赵信本来是匈奴人,首先反了自己人,投降了汉朝,被刘彻封侯。投降的不可靠,可靠的不投降。这个道理,相信单于是懂的。于是,单于临时做了一个降低成本的计策,诱降。
拼是死,死也不得其所,不如降了。于是,赵信又投回匈奴怀抱,还带走了八百骑兵。
这下子,就只剩下苏建孤军一支。苏建没有放弃,继续跟着匈奴打。但是,他没有坚持住。其属下所有士兵,只一夜工夫便没了,只剩他一个人。最后唯有跑为上策。
这一回合,卫青输得实在惨烈。前军和右军全打了水漂。然而,卫青马上又狠狠地扳回了一局。卫青率领的主力部队,击斩匈奴一万九千俘虏。
按人头来算,汉军得到的人头远多于失去的人头。特别是霍去病,以八百勇士,拿下两千余颗人头及一堆匈奴有头有脸的人。怎么算,汉朝都不亏本。
但是,刘彻却不是这么算的。
跑了赵信,损两将,折数千兵,怎么算,也只能功过相抵,无功。不但卫青无功,其他诸将军,通通算无功。全军之中,唯有两人封侯。
第一个人,当然就是霍去病。刘彻是这样评价霍去病的:以最低成本,获取最佳战绩。无论是捉活的,还是砍死的,都是第一。所以,决定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另外一个被封侯的,是冒险大王张骞。此次出征,张骞因为熟门熟路,引导得当,主力部队军马,没有缺草断水,立了大功。于是,刘彻封他为博望侯。
那么,苏建怎么处理呢?这是一个麻烦问题。
苏建逃回卫青处,卫青就怎么处理,跟参谋交换了意见。参谋们的意见,大约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杀,理由是卫青自从当大将军以后,从来没杀过将军。此次苏建兵败,只能算他背运。杀鸡儆猴,树立军威,一举两得,挺好的事。
另一派却不这么看。他们主张不杀,理由有二。首先,以小兵力对大军团,神仙当头都挡不住,何况是苏建;其次,苏建与匈奴血拼一天多,打到最后,连个子儿都没有,还记得跑回来。就这点算不错了,总比叛逃的赵信强;再者,如果真杀了苏建,有此一例,以后将军们打输了,哪还敢回来,全跑匈奴那里去了。那真叫有百害而无一利。
两派人争得脖粗口冲,僵持不下。最后,他们干脆把目光投到卫青身上,看大将军表态。这时,只见卫青缓缓说道:
我不赞同第一派意见。如果说,杀将就是为了树立军威,那么我想请问,我一外戚领军在外,还缺军威吗?这是其一;但我还要申明的是,尽管我卫青受宠于陛下,也不能不让陛下知道,就拿败将开刀。这是其二。
所以,我的意见是,暂时将苏建关起来,送往长安,让陛下处置。以此为天下树立一个不敢专横的人臣,不是一件挺美的事吗?
高,实在高。不但高,而且还做得够厚道。苏建被押回长安,刘彻的处理意见切合卫青:按罪,苏建当死。但是如果拿钱赎人,可以回家。
简直就是开了绿灯。苏建一家交钱提人,总算保住了一命。
苏建赔光了,赵信却赚大了。单于重新招得赵信,决定以待遇留人,封赵信为自次王。同时,单于还做出一个惊人举动,将姐姐嫁与这个匈奴奸。当然,王不是白封的,姐姐也不是白嫁的。马上地,单于就和赵信商量,怎么对付汉朝。
没想到,赵信却提出了一个让单于目瞪口呆的建议:要想对付汉朝,一个字,跑。
单于一时糊涂了。花那么大的成本,等的就是你这句叫我跑?如果真是这样,实在太不可思议了。然而,当赵信将话说完的时候,单于却不得不佩服赵信之高瞻远瞩。
赵信是这样说的:匈奴想跟汉朝打持久战,那是不可能胜利的。首先,汉朝很有钱,皇帝刘彻很大方,不怕烧钱。匈奴想跟他玩,那得看看自己有多少家当;其次,汉朝那帮将军很牛。李广这些不怕死的,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像卫青和霍去病之流,打到你老家,还能知途而返,简直是匈奴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