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解“洪大全”(第4/6页)
曾国藩与丁守存一向不太和睦。从进士及第的年份来说,丁守存是早两期的前辈;从往上爬的速度来说,曾国藩爬得快——曾国藩用了十四年就当上了礼部侍郎,丁守存却走上了制造地雷火机这样的旁门邪道,尽管路是他自己选的。曾国藩严谨踏实,每天记日记自省。丁守存则一味地寻找乐趣。这样两个极端的人物,当然气味不相投。但曾国藩是个政治家,担忧国事,他虽严谨,但对自己所置身的高级官僚界的内情还是了解的,他早就觉察到丁守存在接受连维材的经济援助。连维材肯定知道丁守存在什么地方,说不定他的藏身之地还是连维材提供的呢。
“只要连维材请求,心斋先生肯定会来。”
曾国藩猜中了。丁守存参加了座谈会。地点定在市内的饭庄。当时,高级官僚常去的饭庄有两家——隆福堂和聚宝堂。会场按连维材的口味,选定了聚宝堂。不少名厨师都很自负,认为除了自己的菜,其他人的都算不上是菜。而聚宝堂厨师长和店老板却认为,自家的店虽有独特的风味,但别人的店也各有千秋。所以在聚宝堂吃饭,可以叫其他饭馆把好吃的菜送来。这天点的菜,除聚宝堂的名菜,还有福兴居的葱烧海参、致美斋的红烧鱼和便宜坊的烤鸭。便宜坊以鸡鸭菜闻名,后来在咸丰五年(1855年),发明了有名的老北京烤鸭。来聚会的有近二十人。一听说丁守存也要来,一些平常不太露面的人也来了。
“大家要我谈谈实际情况,其实只有一句话,现在的官军打不赢发贼。”丁守存一开口,满座无声。
“我知道我这么一说,大家不是窃窃私语就是鸦雀无声。若是前者,说明大家对我的话感到意外;若是后者,说明大家跟我的想法一样。看来大家都了然于胸,我也不必多说了。官军的情况,大家都了解,今天大家来是想听我说说发贼的情况吧?”
大家始终一声不吭。旁观者清,丁守存的判断丝毫不带主观推测。他虽没到过一线,但他在钦差大臣身边,常听到敌人的情况。他听到的战况要比经过粉饰后送到北京的报告生动得多。从太平军经过的地方,可以听到种种情报。跟太平军接触过的人,尽管对政府有所顾忌,但还是称赞太平军纪律严明。商人们都说,跟太平军交易,价格公平,分文不欠。丁守存还直接听到过许多同太平军交过手的官军的谈话。用他的话来说,这些谈话都很有趣。官军一致惊叹世上竟有此等军队。这种惊叹也叫丁守存感到有趣,他谈到太平军时的语气,既不偏向于官军,也不偏向于太平军。既无多余的感叹,也不做过多的考虑,平平淡淡,反叫人生惧。丁守存在谈话时尽量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他另有充分表达感情和思想的地方。
沮丧、泄气的气氛充斥着会场。
“要赶快改变这种气氛。”丁守存心想。
“大家都知道,我之所以回京,是因为要押送一个自称洪大全的发贼巨魁。刑部例行公事做了审讯。他当然什么也没说。我连哄带骗地劝他,保证不把他的话说出去,才让他跟我说了些真话。这洪大全说他确实非常想倾诉点什么。我问他想说什么,他说要跟皇帝陛下说。我就跟他说,这也可以啊!你就用以上奏的形式,把心中的话吐出来吧。他一路上拼命地写,文章当然很拙劣,还夹杂着方言土语,很不通顺,我给他稍微加了点工。不过,内容都是他心里的话,也可以说是发贼们的心里话。虽说我曾向他保证不外传,但如今他已死,不会对他有所损害了。今天我把它带来了,希望在座诸公看一看。原件存在我那儿,这是抄本。”
曾国藩离开北京是阴历六月二十四日——阳历八月九日,炎天热暑。
第二天,太平军放弃道州东进。曾国藩当然不知道这一消息。曾国藩在离开北京前读到的洪大全的奏文,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他感觉到太平军是个不简单的敌人。但也许是出于他作为政府高级官员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吧,他并未预料到太平军会那么轻易地打进湖南。当他听到太平军从永州南下的消息时,他跟其他的同僚们一样,都预计太平军会返回广西。实际上,在太平军中也有人主张回到故乡广西去。太平军的实际指挥人杨秀清排除了这些主张,按照原来的计划,推进北进的方针。曾国藩从徐州到达安徽省的宿州,于七月十三日会见了被解除了广西巡抚职务的老头子周天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