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质疑(第4/8页)
孙思邈还没死,他只是安静地坐在笼子内的椅子上,看着陈顼入殿落座。
殿中只有两个座位,笼里一个,笼外一个。
自从陈顼入殿后,大多人的心思都放在天子身上,除了那少女外,没有谁再看他一眼。
他是站是坐,是死是活,好像根本没人放在心上。
陈顼终于开口:“徐大人……事情问得如何了?”他坐在龙椅之上,神色萧肃,极是威严。可他一直不望殿下,始终看着自己的脚尖。
他的声音威严中带分嘶哑低沉,很像是自言自语。
徐陵虽老,耳朵却灵,上前一步,躬身施礼道:“圣上,孙思邈果知寻龙之法。”
陈顼也不抬头,哦了一声,道:“王远知呢?”
“已在宫外候着。”徐陵回道。
孙思邈略有恍然的表情,目光向殿外转去。他本来一直不解吴明彻、徐陵等人为何知道许多道中秘辛,但听王远知之名,立即明白了一切。
这些道中秘辛,王远知当然都知道。
可王远知一直隐居茅山,为何会出现在建康?孙思邈突然发现,风雨原来早从响水集、破釜塘等地汇集过来,如今到了建康的上空。
殿外明月正悬,但照不明夜幕深沉。
陈顼道:“让他入宫。”他说完这句话后,似是极为疲倦,缓缓地闭上了眼,竟对笼中的孙思邈仍旧视而不见。
可他怎么可能不见?
殿中沉寂下来,殿外的落叶声似乎都听得见。
灯火下,每个人的脸色都有些阴暗不定,就算嚣张的陈叔陵,似乎也不再敢多话。只有那紫衣少女,一直盯着孙思邈,似挑衅忿忿,又像是忧虑埋怨。
不多时,殿外有脚步声响起,有宫人带着一人入了殿中。
那人葛衣羽冠,手持拂尘,缓步走入了大殿,就如仙人到了凡间。
孙思邈阅人无数,可一见来人,还是忍不住眼前一亮,暗道:“王远知果然不凡。”
他并未见过王远知,但实在想不出道中除了王远知,还有谁会有如斯气度,如此从容?
就见那人离陈顼还有数丈之远就已止步,施礼道:“茅山王远知应召而来,参见圣上。”
他的声音和他的为人一样,从容得简直不带一分红尘的气息。
他的身材不胖不瘦,他的容颜不俊不丑,他虽立在帝王之前,仍不露丝毫窘迫之意,若论从容,和孙思邈不相伯仲。
从容本是因为自信。
他也当得起这个自信。茅山宗自上清派而来,虽有魏华存得道大成,陆修静、陶弘景珠玉在前,但真正让茅山宗在江南开花散叶,成为天下第一宗派的却是他王远知。
可众人又觉得他和孙思邈还是不同的,具体哪里不同,却无法形容。
陈顼终于抬头看了王远知一眼,低声道:“赐座。”
早有宫人搬过椅子上前。等王远知落座后,陈顼又看着脚尖,似乎上面长了花儿:“王宗师可知朕召你来的用意?”
王远知微微一笑:“贫道只知圣上宣召,却不知圣上宣召何意?”
“哦?”陈顼声音中略有失望,“都说茅山宗师知晓天意,可窥天机,难道竟算不出朕的心意?”
王远知道:“天子之心,本如天机。然则天机难揣,天机亦不可泄。”
陈顼点了下头,再无言语。
二人看似随意对答,众人听在心中,感触不同。
徐陵心道,都说王远知之能,鬼神难测,今日见他对答,蕴含机锋,果不简单。
吴明彻心中却想,王远知言辞含糊,和孙思邈一样,有些故作高深。可他说天子之心本如天机,就是在奉承皇上受命于天,比孙思邈要知机识趣得多。
孙思邈却想,陈顼将王远知找来,只怕不仅仅是寻玉玺那么简单。天师六姓之家,我只凭通天殿一见,就知他们早分崩离析,各怀心意。桑洞真当初前往响水集的事情,王远知无论知或不知,眼下只怕都要小心应对。
殿中又沉默了半晌,陈顼终于再次开口:“淳于将军呢?”
徐陵、吴明彻均是一怔,不待回答,偏廊处有人道:“臣在。”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偏廊暗影处,不知何时,无声无息地停着一轮椅。轮椅上坐着一形容枯槁之人,病容满面,在暗影下更显憔悴之意。
那人正是陈国大将淳于量,众人多露诧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