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一章 建安风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第4/23页)

第三段则是对第二段的进一步强调和照应:“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就像明月运转从不停息一样,我求贤的心也不停息。

最后一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点出此诗主题,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又有比喻的深意。一方面比喻士人们栖栖遑遑,没有安身处,言下之意是告诉士人们我这里就是栖身大树;一方面也打消士人的顾虑,表示自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人才越多越好,绝不会有“人满之患”。

曹操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极高,把政治诉求和文学意象熔得浑然一体,没有半点生硬阻隔之感。吴淇说它“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六朝选诗定论》卷五),可谓颇为中肯。

寻求贤士,获得人才,永远是建立政权的根本。真正的聪明人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曹操才会写下这首《短歌行》,表明自己渴求人才的心情。

这一年,是207年。曹操平定了乌桓,安定了北方,写了一堆名言警句。而同在这一年,其他英雄也在极力笼络人才,有个27岁的青年在自家茅屋高谈阔论,有个大耳垂肩、双手过膝的身体比例不协调的将军在一旁认真聆听,两人就在这间小茅屋里定下争雄天下的大方略。这一年,诸葛亮出山。

第一个作家协会

一时间,邺下文风兴盛,

曹丕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文人雅士,

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邺下文人集团”,

历史上第一个作家圈子由此诞生。

神童曹冲

208年夏六月,汉献帝刘协下诏,废除“三公”职位,任曹操为丞相,总揽朝政。自此,曹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气焰嚣张,以汉丞相之名,秉持朝廷大权。这个举动,使得他从匡扶汉室的“中兴之臣”,开始变为人们口中的“窃国汉贼”。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人生的规律就是福祸相间。就在曹操当上丞相的前几天,却发生了一件让他悲痛欲绝的事。

这年五月底,曹操最喜爱的小儿子曹冲不幸病重夭折,年仅13岁。

曹冲,我们都知道这个聪明到逆天的小神童,“曹冲称象”——这个几乎人人都知道的故事,就发生在他的身上。

故事说的是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大家都不知道有多重。曹冲就想了个办法——把大象赶到船上,船受重吃水,在船吃水的地方做个标记;然后把大象赶上岸,给船中装石头,石头越来越多,船也吃水到了刚才标记的地方。于是再来称这些石头,就得出了大象的重量!这时,曹冲才7岁啊,真是聪明得很!

可惜曹冲死得早,又生在中国,要是他生在古希腊,没准儿是第二个阿基米德。

曹冲不仅聪明,还非常善良,极富有同情心。曹操崇尚法家思想,治内多严刑峻法。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守吏认为这下必死无疑。曹冲知道后,就让他们暂时不要声张,然后用小刀把自己的衣服弄破,搞得像老鼠咬了一样,接着装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曹操很奇怪,问他怎么了,曹冲说:“大家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了是凶兆,我的衣服被咬了,因此发愁。”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说这是庸言鄙论,不必担心。不久,曹操又听说了马鞍的事,就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在身边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于是就没有追究。诸如此类,很多犯了罪的,都因为曹冲而被从轻发落。

曹操非常喜爱曹冲,一度有意把曹冲立为世子,培养他做接班人,但是天妒英才,曹冲还没长大就夭折了。据说太聪明早慧的,都是天人来还债的,债还完了就离开,本不是人间之物,大约曹冲就是这么一个。

曹冲夭折,曹操悲痛欲绝。曹丕跑来安慰父亲,曹操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意思就是说,这对我来说,是很伤心的事,对你们却是幸事,言下之意是你们少了一个争夺继承人的强有力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