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第7/8页)

「母因痼疾厭世,不及見兒之成長。萬娘娘待母極好,兒將來須視之如母,盡人子尊親之禮。切切。」

懷恩看完,淒然下淚,嘆口氣說:「唉,天下父母心。」

※※※

「紀娘娘自己上吊死了。」懷恩毫無表情地回奏。

「怎,怎,」皇帝口吃的毛病又犯了,「怎麼會?」

「留下來一封遺書。萬歲爺看了就知道了。」

看完紀淑妃的遺書,皇帝愣住了。「她,」他問,「她是甚麼意思呢?」

「紀娘娘切切叮囑小皇子,視萬娘娘如母,當然也是盼望萬娘娘對小皇子視如己出。」

皇帝點點頭說:「可憐!下這番苦心。你把信收好,先不必跟萬娘娘提起。」

「奴才豈敢多嘴。不過,」懷恩平靜地說,「內閣請建儲的奏章,擱得太久了。」

「現在皇子有喪服,總還不是行禮的時候。」皇帝交代,「你去擬一道手詔的稿子來。」

「是。」

懷恩擬的手詔,合兩事為一事:「皇子祐樘生母,淑妃紀氏,遽得暴疾而薨。應如何治喪之處,著內閣交禮部,參照前朝成例,具擬以聞。內閣前請立皇子祐樘為皇太子,應如所請,著於淑妃紀氏喪滿百日後,擇期舉行,其冊立之儀,先行奏聞。」

皇帝看完,押了一個御名中的「深」字,表示認可,然後由懷恩捧著手詔到內閣中去接頭。

及至內閣遵奉手詔,分別上奏。一是淑妃謚「莊恪恭僖」,喪禮照天順七年敬妃劉氏的成例辦理,輟朝五日,皇帝服淺淡黃袍於奉天門視事;百官服淺淡色衣朝參。賜祭九壇,皇子行三獻禮。下葬之日,皇子、皇親、百官、命婦送葬。

二是冊立皇太子的典禮,如皇帝在英宗復辟後,仍立為太子的成例。日期由欽天監選定十一月初八,同時頒詔大赦。

這兩道奏章,皇帝只批了一道:「淑妃葬儀從厚。」而且召見懷恩交代:「太后說淑妃死得可憐,而且生了皇子,是對大明朝有大功的人,所以太后要親自去祭一祭。」

「這是前朝所沒有的故事。」懷恩想了一下說,「太后致祭,后妃公主,亦都要祭了。」

「這當然。」

「可是──」懷恩遲疑不語。

「你怎麼不說下去?」

「奴才是怕──」懷恩躊躇了一會,終於說了出來,「怕萬貴妃或者有意見。」

如果太后致祭,萬貴妃不願向紀淑妃行禮,這樣不但會引起群臣的議論,更怕太后不悅。皇帝沉吟了好一會,斷然決然地說:「不要緊,我來跟她說。」

「是。」懷恩看皇帝別無表示,便提醒他說,「另外一道奏章,萬歲爺還沒有批呢!」

「還早,不忙。」

其實是皇帝顧慮著萬貴妃會有異議,想先作一番疏通。這就用得著紀淑妃那一通遺書了。

「你知道紀小娟為甚麼要上吊?」

「我哪知道?」萬貴妃說,「好端端的,活得不耐煩了,誰知道她心裏是怎麼想來的?」

「你想不想知道她心裏想的甚麼?」

「她想的甚麼?」萬貴妃鄙夷地說,「反正疑神疑鬼,都是些下賤小人的想法。」

「不然。我給你看她寫給她兒子的遺書。」

這封遺書中,萬貴妃只有「痼」字不認識,但無礙於瞭解全文。看完以後,久久不語。

「你有甚麼感想?」

「只要她的兒子尊敬我,我心裏當然知道。」

「是啊!母慈子孝,一定之理。」皇帝緊接又說,「還有件事,我要告訴你,太后要親自祭一祭她。」

「喔!」萬貴妃似乎大出意外,「太后這麼看重她?」

「既然太后看重她,你也要體諒太后的意思,盡你的道理。」

「好了!」萬貴妃這一回倒很乾脆,「我跟著太后一起行禮好了。」

皇帝原來的意思是,太后致祭以後,皇后祭;然後萬貴妃率同其他妃嬪合祭。如今聽她的意思,不想單獨致祭,也就只好算了。

「再是立太子──」

「這不幹我的事。」萬貴妃搶著說道,「你別問我。」

這是不受商量的態度,皇帝頗為不悅,同時也有些擔心,怕她始終對淑妃之子存著敵意,將來風波不斷。

因為如此,一向優柔寡斷的皇帝,將建儲一事又延了下來。到得紀淑妃的喪禮告一段落,商輅將懷恩請到內閣,探問皇帝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