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改变,从何开始?(第2/8页)
在先秦时代,中国人把九鼎当成是正统王权的象征,楚庄王这么问,恐怕是打算将九鼎运回楚国的都城去。我们今天有一个成语叫“问鼎中原”,就从楚庄王而来。但在周王使者的据理力争下,庄王知道时机还不成熟,最后退兵回楚。
桓公 十年,楚庄王服郑,北败晋兵于河上。
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
共公生桓公,此时的天下大势已由晋楚争霸逐渐转变为楚国独强,楚庄王成为天下霸主,打败了晋国。但秦国这时连被楚国打败的晋国都抵挡不了,相较于康公时期的秦晋互有胜负,秦军面对率领诸侯联军伐秦的晋国,只能败走。
景公
十八年,晋悼公强,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
桓公生景公(有的记载写作僖公),此时晋国又生弑君内乱,于是秦国得以短暂击败晋国。但等晋国恢复稳定后,又数次率领诸国进攻秦国,秦国都是大败。此时基本上都是晋国进攻秦国,秦国却没有能力进攻晋国。秦国的国势日渐衰微,穆公的遗业已经快被秦国人吃老本吃光了。
一九七七年在陕西省凤翔县发掘了秦公一号大墓,学者普遍认为是秦景公的墓葬。这个墓葬是迄今所发掘的中国规模最大的墓葬,葬具的等级亦为同时代之最;墓内的人殉多达一百八十六人,是自西周以来所发现人殉最多的墓葬。从这里来看,秦国在外患频仍的同时,国君仍然不改穷奢极欲,人殉的习俗更是变本加厉。
不过各位读到现在,应该已经很熟悉秦国和晋国间的恩怨情仇了,也不难看出来两国的胜负规律。晋强秦弱,当晋国内乱时,秦国就会占据优势;但如果晋国统一稳定,基本上就是晋国压倒秦国的局面。
本来按这样发展下去,秦国终究不会是晋国的对手,但为何最后居然是秦国统一天下呢?因为晋国分裂了,而且这一次是永久地分裂。
哀公
十五年,晋公室卑而六卿强,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
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
晋国虽强,但实际上已是智、范、中行、韩、赵、魏六家大夫架空了晋君,掌握了国政。而这六家大夫为了决定谁才是晋国真正的主人,展开了激烈而残酷的内斗。正因如此,晋国无暇对外发动战争。
那么南方的超强楚国呢?就在秦哀公三十一年,发生了出乎天下人意料的一件大事。天下最强的国家楚国,居然被它旁边新崛起的吴国给打败,连国都郢城都被吴国攻破了。
伍子胥像
吴国为什么会发动这场伐楚之役?就是因为伍子胥这个人。伍子胥原本是楚国人,昏君楚平王杀了他全家,所以他就跑到吴国去,想办法帮助吴国壮大,然后借吴兵报仇。楚国在这之前因为弑君和内乱,早已外强中干。伍子胥熟悉楚国内情,于是吴兵一路势如破竹,打下了楚国的首都。连楚王的尸体,都被伍子胥从墓里拖出来鞭尸,眼看楚国已经面临亡国的危机。
那么楚国究竟被吴国灭亡了没有?没有。因为楚国除了昏君外,还有忠臣。楚国的大夫申包胥前去向秦国告急,于是秦哀公出动了五百辆战车去救楚国,这才挽救了楚国的命运。
秦国为什么要救楚国?其实秦哀公原本不想救楚,但传说申包胥在秦国的宫殿旁哭了七天七夜,眼睛中连血都哭出来了。秦哀公叹了口气,他说:“楚国虽然无道,竟然能够有这样忠心的臣子,又怎么能让它灭亡呢?”他终于被申包胥感动,决定发兵救楚。
秦哀公啊,你为楚国忠心的臣子而感动。你可想过,如果有一天秦国要灭亡了,也能有这么忠心的臣子吗?答案是“没有”。因为忠心的臣子,早已被你的子孙自己杀了个精光。不过,这是后来的故事了。
各位可能会问,秦哀公有没有因为帮助楚国复国,而重振秦国的声威呢?史书上对此缺乏详细的记载,但从他的谥号“哀”来看,恐怕情况好不到哪里去。谥号是中国古代对人一生所做的最后评断,通常有美谥的,未必是真的很好(人死为大嘛,后人总得帮他说点好话);但有恶谥的,基本上情况都是真的很糟,不是国家动乱就是准备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