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命运(第2/4页)
鸦雀无声。
谯周说完这一番大白话后周遭鸦雀无声。很多人觉得他说得太刺耳,却没有人觉得他说得没道理。天下大势,现在已然走向分久必合的阶段。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定数。有人是操盘手,有人则是被整合者。国家也一样。这个刘备当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江山转眼就要易手,那些曾经的理想、激情和葱茏岁月终究是南柯一梦。
终究不是刘禅这样的人物可以承载的。
刘禅一声叹息,选择了投降。
成都现在已然不是刘禅的成都,而是司马昭的成都了。司马昭留卫瓘守成都,令刘禅赴洛阳定居。
这叫割断其情感联系和势力联系,以防其死灰复燃。
司马昭设宴款待前蜀天子刘禅,先是安排了魏国乐舞戏给他看,一起随行的蜀官们都没心情看,独刘禅看了面有喜色。接着,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博刘禅一乐,蜀官们感时伤怀,纷纷落泪,刘禅看了却哈哈大笑,仿佛又回到了家乡。
如此鲜明的对比,让司马昭感慨万千。他问刘禅,你现在还想念西蜀吗?
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此诞生。
这事实上是一个人的生存哲学。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及时行乐,不做无谓的追求。只要现在,不要将来;只要他乡,不要故乡。刘禅以为,他这样做,并无大错。
司马昭放心了。蜀国将不再是一个国家,也不再有复国的可能。因为他的领导人要的并不多。
游戏人生,玩的就是心跳,而不是责任、道义、理想、激情等。很好,很轻松。
清扫工
最后的对手是吴国。
吴主孙休。
孙休看见蜀国一夜之间死翘翘了,顿时明白了一个成语的真正含义。
唇亡齿寒。
吴、蜀就是唇齿,唇亡则齿寒。孙休感觉司马昭伐吴是分分钟的事情,便及时布置,做好防御战的准备。他任命陆逊的儿子陆抗为镇东大将军,领荆州牧,守江口;命左将军孙异守南徐诸处隘口;又在沿江一带,屯扎兵营数百个,由老将丁奉做总指挥,以防司马昭的突然攻击。
但是司马昭没有攻击,并且永远不会攻击他了。
因为司马昭死了。
死于中风。
人世间的事真是祸福无常。就在司马昭视吴主孙休为对手,准备较量一把的时候,无常却来收他性命了。司马昭这才知道,人世间最大的敌人不是世人,是无常,是命运。
没有谁能抗得过命。诸葛亮如此,他也如此。
甚至他比诸葛亮还不如。诸葛亮去世前还想着向天借命,还有时间从容交代后事,甚至还有智慧对付他的父亲司马懿,可他却什么都做不成。
当时的他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手指其子司马炎而死。
意义含糊。
意义深远。
司马炎当然明白父亲的真实意图。他决定化意图为行动,找魏主曹奂谈谈。
这是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
谈话的结果是曹奂退位了。
事实上曹奂是不想退的。任何坐上那个位置的人都不想轻易离开。可是世易时移,曹家人又是一代不如一代,眼见得龙椅摇动却又无计可施,只得黯然离开。
不错,这魏国江山是曹操打下来的,可江山的得到就是为了失去。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座江山可以永世长存。江山的不断易手是人间铁律,它的背后,透露的是诸多人性弱点和惆怅迷茫。
自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取代汉以来,至曹奂退位,晋取代魏,只有短短四十五年时间。四十五年,换了人间,一个意图统一中国的王朝——晋朝崛起了。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到司马炎,一个家族的努力或者说苦心经营已经初见端倪。也许它的执政合法性还受到质疑,也许扫平江东还要假以时日,但是它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时间点也恰到好处。近百年的乱世江湖已近尾声,强盛的都已强盛过了,强势人物都已黯然谢幕,历史的舞台上一片狼藉,需要一个清扫工来收拾果实,来归置一切。所以现在不需要英雄。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要清扫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