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有还是没有(第4/5页)
所以司农桓范建议,将天子请到许都去,调外兵征讨司马懿。司马懿挟太后以令诸侯这招根本没用,还是要玩老祖宗曹操当年玩过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因为真正的权力中枢是天子而不是太后,司马懿绑架绑错了人,这是他露出的一个破绽。
两个人的意见该听谁的呢?曹爽首鼠两端。
最后曹爽决定,听弟弟曹羲的。虽然从表面上看,自缚求死很傻很天真,但世上事置之死地而后生。想逃,逃得出去吗?
最主要的,自己可以逃生,困在城中的亲人怎么办?他们成了人质,成了曹爽逃生的障碍和最大阻力。
曹爽思前想后,一夜流泪到天明,最后他掷剑而叹说:“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
曹爽的这个决定毫无疑问让司农桓范捶胸顿足。
因为他看到了大势已去。
曹爽大势已去,并且株连到他。
曹爽退而求其次,弃官为富家翁,真能为富家翁吗?在司农桓范看来,不是不可能,是绝对不可能。
因为司马懿不是傻子。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都城之内,住着没有兵权的富家翁曹爽,司马懿他能睡得着觉、吃得下饭吗?
司农桓范将这个问题抛给曹爽,希望他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曹爽很快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能。
曹爽之所以回答得这么爽快只因为他得到了两个人的口信。
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从都城带给他的口信。
此二人说,太傅司马懿只因为将军位高权重,心里怕怕,所以这次才搞上一搞。主要目的是要削去将军兵权,没别的意思。将军可早归城中。
并且在此二人之后,殿中校尉尹大目也带来了口信,说太傅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绝对没别的意思。有蒋太尉担保书一封在此。希望将军早归城中。
曹爽由是相信了两样东西:口信和担保书。
他就此交出了印绶。先把代表武装权力的印绶托人带给司马懿,以表示他回城的决心。
主簿杨综哭了。他是司农桓范之后又一个看清事实真相的人。曹爽现在交出武装力量,自缚去降,结果只能是一个——死翘翘。
当然主簿杨综比较有文化,他没有用“死翘翘”这个词来表示曹爽的结局,而是用了“东市受戮”四个字,意思是曹爽如果归去,一定会被司马懿拉到东市去砍上一刀,从而结束他蠢蠢欲动却到底没什么大成就的一生。
曹爽却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会如此暗淡。他现在只相信一个人的心——司马懿。
曹爽以为,世上事无非是人心换人心。谁的心不曾柔软?自己已然交出一切,司马懿难道还想要的更多?
大家都是在江湖上混的,拜托,不要赶尽杀绝好不好?此时的曹爽犹如一个道德家,对世事充满了天真的想象和因果轮回的报应观。
他要和司马懿心心相印——在交出兵权后,曹爽充满憧憬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太傅必不失信于我。”
司马懿肯定不会骗我的。
司马懿果真不会失信于曹爽吗?没有人相信这一点。
除了曹爽自己。
因为他手下的兵们作鸟兽散了。这是个人心惶惶的时代,每一个人都紧紧地跟权力在一起,跟武装在一起。当曹爽交出兵权后,他手下的兵们分明感觉到了某种危险的临近,“尽皆四散”。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但曹爽却不以为然。他只一味地认为世人太过功利。聚散两依依,依的是什么,不是情感,而是物质。
曹爽回城了,但他发现可能用“回家”两个字更合适一些。因为这个城市与他无关,他被关在了家里。
司马懿用大锁锁门,同时派了八百人围守他的家,美其名曰保护曹爽。
曹爽不知道自己是被保护还是被监禁。在这个世界上,过度的保护就是监禁,而所有动听的名词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用心。
曹爽就感觉到了司马懿的用心。只是他未能真切地分辨司马懿的用心是良苦用心还是不可告人的用心。他需要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很快他就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