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经学(第8/9页)
故孔子之学,实为全世界之政治及社会立一整个的办法。世界进化,必依之而行。依孔学之表面观之,则似皇帝之治,乃古代所已有,后乃退化而降为王伯之治。其实孔子之意,乃“立退化之倒影,告往知来,使人隅反”也。(《大成节讲义》,《六译馆杂著》,成都存古书局本,页二十四)
廖平立为一圣经世运进退表,(同上,页二十七)其表如下:
圣经世运进退表
经为空言。实行经制,始于战国魏文、齐威、燕昭。战国以前,中国君民程度,与今泰西略同。
东人言;西方行。秦皇汉武,皆属创造,非古所有。由经说变为史事,在战国后。
西人所主进化说,如五大洲交通,乃新创之局。非尧舜周公以前,海禁已通,幽厉之后,乃闭关三千里。此退化之理,孔经据以立说。然由退可以知进。
如专主退化,尧舜至春秋迭降四等。秦汉至今二千年,又当降四等。由此推之,数千万年后,不复为人矣。
退化至于君后,中国又反草昧,为战国以前程度。
经为理论;史为实事。《春秋》、《王制》之理论,自秦汉以后,已逐渐变为实事。西洋人未受孔经之教训,故今西洋人之程度,与春秋时人略同。此后正宜行《周礼》、《尚书》之理论,使全世界归于大同。
所谓今古学之分,实孔子治中国之制与治世界之制之分。廖平云:
故改今古之名曰小大。……以《王制》治内,独立一尊。……而海外全球,所谓三皇五帝之三坟五典者,则全以属之《周礼》。……与《王制》一小一大,一内一外,相反相成,各得其所。……孔子乃得为全球之神圣,六艺乃得为宇宙之公言。(《经学四变记》页五)
孔子之经学,乃为全球制法。孔子及经学之地位,于是似可为最高矣。
(四)经学四变
然廖平以为犹不止此,廖平续云:
虽然,此不过六艺之人学,专言六合以内。但为《春秋》、《尚书》与《礼》,仅得其半;而天学之《诗》、《易》、《乐》,尚不在此数也。(同上)
故自壬寅(光绪二十八年,西历一九〇二年)以后,廖平之学四变而讲“天人”。廖平云:
初以《春秋》、《尚书》、《诗》、《易》,分配道德仁义之皇帝王伯。……迟之又久,乃知四经之体例,以天人分。人学为六合以内,天学为六合以外。《春秋》言伯而包王,《尚书》言帝而包皇。《周礼》三皇五帝之说,专言《尚书》;《王制》王伯之说,专言《春秋》。言皇帝王伯,制度在《周礼》、《王制》,经在《尚书》、《春秋》。一小一大,此人学之二经也。……人学六合以内,所谓绝地天通,格于上下,人而非天,故人神隔绝。至于《诗》、《易》,以上征下浮为大例;《中庸》所谓“鸢飞于天,鱼跃于渊,为上下察”之止境。周游六漠,魂梦飞身,以今日时势言之,诚为力所不至。然以今日之人民,视草昧之初,不过数千万年,道德风俗,灵魂体魄,已非昔比。若再加数千年精进改良,各科学继以昌明,所谓长寿服气,不衣不食,其进步固可按程而计也。(《经学四变记》页七)
廖平以为“自天人之学明,儒先所称,诡怪不经之书,皆得其解”。(《经学四变记》页七)如《灵枢》、《素问》、《楚辞》、《山海经》、《穆天子传》中,荒唐不经之言,皆说别一世界,皆天学也。又如司马相如《大人赋》,“读之有凌云之志”,所说亦“不在本世界”也。佛经亦属天学,廖平云:
将来世界进化,归于众生皆佛,人人辟谷飞身,无思无虑,近人论之详矣。特未知佛即出于道,为化胡之先驱。所言即为将来实有之事,为天学之结果,一人为之则为怪,举世能之则为恒。(《经学四变记》页十)
佛出于道,道出于孔,孔经所包,更益广矣。
(五)经学五变
廖平之《经学五变记》,其弟子黄镕注云:“戊午(民国七年,西历一九一八年)改去今古名目,归之小大,专就六经分天人大小。”视前之专就《春秋》、《尚书》、《诗》、《易》分天人大小者又不同。六经中分人学三经,天学三经。人学三经中有礼经,廖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