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与核威胁(第3/5页)

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冲突,早有历史沿革。自10世纪伊斯兰教徒每年在边境掠夺,至16世纪突厥系伊斯兰教徒树立蒙兀儿帝国(Mogul Empire)于德里,所有军事行动,均以伊斯兰之“圣战”方式执行。(只有阿克巴[Akbar]为帝一段时间可算例外。但是他的妥协方案即为下属强硬之伊斯兰教徒反对。)自各地方志亦可看出:每一地区换手,战胜者即将该地教堂改作本方教堂。

伊斯兰教教堂之为“清真寺”本为至洁至正。信民齐声祷告,集体膜拜,印度教徒以神龛装置各色神灵,可能三头六臂,也可能锣鼓喧天。印度教徒崇拜神牛,痛恨伊斯兰教徒宰牛。两方相遇,经常口舌相讥,以致投石块,动拳手,彼此都以为自己在护卫神明,亦无法妥协,以致非死伤狼藉不休。1947年划国界时双方难民越界投奔迁移,在不少村落中车站前引起大小规模冲突,死者总数据估计在五十万至百万之间。

印度教之神学哲学思想深具一种精神胜于物质之观念,而印入亦以此自豪,甘地之消极抵抗终使英国退出印度。以后尼赫鲁又发扬而为“不结盟方略”(non-alignment),不结盟与“中立”、(neutral)不同,后者站在争执者两端之间,好歹不闻不问。不结盟虽不袒让一方,对好歹偏要闻问,不过以一时一事为依归,不完全依附一方之逻辑。当日东西冷战之间,两方都在争取第三世界,而一时印度之外交家品评人物议论是非,自信独具精神上之优越态势,各方对之亦无可如何。而印度亦仍同时接受美苏外援。

印度与中国交恶,亦离不开双方自大立场。蒋介石时代中国国民党即以扶助弱小民族自居,第二次大战期间蒋介石访问印度会见甘地及尼赫鲁,此行引起丘吉尔不满,而蒋箴告印人,谓英国已允许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地位,应即接受与之合作,亦使尼赫鲁等反感。彼等以蒋抱优越感,自以为授惠于人,实际则空口瞎吹。此种反应见于日后中国内战期间印度予蒋及国民政府之尖刻批评。

背景上自19世纪以来西方作家即经常以中国与印度并列。两者均为文明古国,两者均人口众多,在近世纪不仅落后而且彼此沦为西方之殖民地。但中国人自问未曾亡国,只以印度朝鲜为戒,不屑与印度朝鲜为伍。人种上之偏见亦以印度人皮肤黧黑,能力智慧必为低下。不知大部印人属雅利安语系,面目轮廓与欧人同,亦睥睨中国人。又两方均以生活最低现象概括对方,实际印度之高层社会语言态度举止全部效法西方,尚为中国所无。

我曾遇一同事云:“历史上印度授予中国者甚多,得自中国者绝无仅有。”我不能谓之颠倒史实。佛教之传入亦影响中国美术建筑及哲学思想等,无可置辩。但彼未提及的乃是文化输入由于中国僧人往印取经,而甚少得力于印度高僧来华传教。而此同事对郑和航行时孟加拉迭向明廷朝贡一事则不愿提及。此等情节迄今尚少记载,只有长期往来两者之间方可道及。只见得彼此之间国民心理甚可能左右外交关系。尼赫鲁闻及中共已自青海及新疆修筑公路至西藏,曾说:“以我们落后的邻邦能有如是成就,也是好事!”其言辞指向偏在印度强于中国。(不过我于五十余年前旅行于印度,眼见彼邦交通通信实优于中国。)

1949年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印度紧随英国,即于翌日承认。以后又陆续为中共捧场,希望其在联合国取得台湾政府所占席位。1953年尼赫鲁至北京传达艾森豪威尔旨意,如中共继续拒绝在韩国停战,美军将使用核武器。以尼赫鲁外面示好内心蔑视中国之态度,中共对其善意之反应,亦可能如印度在1942年对蒋介石善意之反应。

凡新兴国家必有振兴军备整饬历史上边疆状态,印度虽表彰其和平处世宗旨,对兹项筹划从未放松。立国以来,已与巴基斯坦交战三次。1971年干预东巴基斯坦内乱,进而促使其独立为孟加拉国。1959年以武力占领葡属港口哥亚(Goa)。1960年间与尼泊尔发生争执,尼人谓其窝藏彼国反政府人士。对付锡金则先促成其承认为印度之保护国,1975年终并入印度为第二十二省。可是中国自人民政府成立以来,亦陆续用兵于四方。其原因可能不同,然印人亦至难接受其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