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何经营自己的势力(第2/14页)
仰蒙圣虑殷谆,批示亲切,伏读之下,感激莫名。
臣接督臣曾国藩来函,颇以进攻金陵兵单为虞。又接曾国荃五月初十日自金陵雨花台来信,我军只能围其西南两面,深沟高垒,以水师为根本,以江面为粮路。先为自固,徐图制贼,非添二万余人不能合围。讯生贼供,洪逆调苏湖两处之贼回援,恐成持久之势等语。
臣查金陵城大而坚,从前和春、张国权拥八九万之众,围攻日久,功败垂成。今苏浙两省遍地贼区,黏连一片,处处可以进援,尤与昔年情形迥异。所恃楚师稳练较胜他军,贼数众多,未尽精悍,曾国荃以水师为根本,当可立足。但军数不及二万,其力不足以合围,即未能制其死命。
此次伪忠逆党羽扑犯松沪,负创而遁,闻将连合杭湖贼众赴救金陵。臣深代悬虑,亟欲驰往镇江,就近援助。无如臣原部陆军仅数千人,分两处则均不得劲,专一路则尚可自立。兵事重大,臣何敢易言也。
沪中官民向恃洋人为安危,乃援贼未来之先,洋人分兵四出,援贼大至之后,洋人敛兵不动。臣揆度夷情似非暗与贼通,坐观成败,实系慑于贼众不敢向前。若非臣亲督兵将痛挫凶锋,患且不测。以是知洋人不可专恃,沪防必须自强。
臣忝任苏抚,既不能弃沪中每月二十万饷源之地,又不敢缓镇江接应上下游各路之师。左右思维,实无长策。
至沪上原有水陆兵勇逐营简汰整顿,非臣亲自部署不能钤制。所带诸将中,尚有勇敢朴实之材,实少应变驭众之选,且资望皆浅,未可令其独当一面。臣断不偏信绅士之言,贻误大局。惟军事以得人心为本,臣之谫陋,到沪后稍紧军民之望,未便轻自移动,遽失众心。曾国藩处似亦无统兵大员可派来沪,可否容臣将沪事办妥即移师出江,亦慰圣廑。
抑臣更有言者,冯子材等催臣前往,实欲臣至镇为该军筹饷,未必为进剿起见。现在江北完善,地方所出之饷,专供都兴阿一军尚无缺乏。畛域已分,江南止存镇沪两处,每月仅能由沪分给三万,无地可另筹巨款。臣实深为内愧。冯子材尚能战守,而兵勇疲情已非一日,长江师船大半朽坏,劫夺成风,臣即颉颃其间,止能自立一军,未便控制诸将。若轻言整顿,先失和衷之义。若亲军太少,亦无整顿之资。此皆实在为难情形,臣不能稍有徇隐,谨先附片密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李鸿章是公认的奏折高手,他的奏折连曾国藩都叹为观止,其老辣狠厉,精确制导,绵里藏针,命中率高,天下无出其右。而他之所以有这种能力,只是因为他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问题,更善于技巧性地表达问题。
那么这个片折,又是如何表达问题的呢?
李鸿章的公文秘法
我们把李鸿章的这个片奏,逐节分析一下,以研习这种高明的公文技法,体味李鸿章的谋略与智慧。
这个片折,虽然短小,却分为诸多章节。有的章节简短,有的章节繁复,繁复与简短杂错之际,勾勒出八个主题。
开章两个章节,是复述朝廷两次来旨之事。这是点题,如果缺少了这个,朝廷就弄不清楚你在针对什么事情说话,命中率必然降低,也难收到实效。
目前的行政公文写作,因为吸收了诸多西式技巧,比之于李鸿章那个时代,已经简洁多了。如果这篇公文写在现代,那么它的题目应该叫《关于朝廷第二次指示按第一次指示命李鸿章速带淮兵往援镇江的回复的回复的回复》……你一看这个公文的题目,就知道在现代为什么少见李鸿章这种类型的人才了,这是因为行政公文的题目迷宫,削弱了公文的价值,单这个标题,你就已经输定了。
行文开篇之后,进入第一个主题:热情讴歌赞美上级领导。会写公文的,通过纵情讴歌就把领导给灭了;不会写公文的,讴歌来讴歌去,却把自己催眠了,智商降低了。李鸿章显然是前者,所以他的讴歌简洁而明快,就一句话:仰蒙圣虑殷谆,批示亲切,伏读之下,感激莫名。
第二主题:给对手上眼药。这个对手就是曾国荃曾老九,开篇暗示曾老九在力量不足的情形下强攻南京城的私心,以引起朝廷中群臣的嫉恨与警觉,让曾老九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