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沈万三的富贵论(第6/6页)

皇帝对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依赖,而官对皇帝却是一种权力的索取。

这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皇帝们既没有能力靠一己之力或一家之力来打理江山,又必须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来统治江山,所以他们就不得不报出一个有诱惑力的市场价格,以便吸引普天下的“职业经理人”。

对于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抱负却又由于各种原因当不上官的人来说,既然“当官”是和“发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在当不上官的情况下,直接跑出去“发财”也是一条捷径。

这样一来,皇帝就不高兴了。都跑去“发财”了,谁给我干活啊!

皇帝能够“忽悠”天下人才为己所用的一个绝招,就是为广大读书人提供取财之“正道”—当官。倘若没有机会走上当官的“正道”,如果能退而求其次,通过经商来实现自己发财的愿望,也不失为上佳选择。在从商的路上,从来就不缺乏人才。

帝王们都知道,官商勾结的后果是把“皇家私有”变成“官家私有”。从本质上讲,就是把社会财富从一家之“国有”变成千百家之“官有”。从这个意义上说,封建社会的宫廷之争也好,官场之争也好,都可以说是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斗争。帝国的皇帝们为了稳固自己的“天下”,一面坚决让有钱的商人没有社会地位,一面又想法子抄没官员的家产。这也是“天子”们的政治智慧。

根据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观点,中国封建社会由于没有一套准确的数字化管理,皇帝往往不知道老百姓被压榨的承受力究竟有多大。所以一方面挥霍无度;另一方面逼迫各级官府强征暴敛,那些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则借机巧取豪夺,变本加厉。官府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想办法从掠夺商家入手,因为吃大户的交易成本低,且不容易引起民变。于是,商业的发展总是受到周期性的政治打击,无法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