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12.非黑非白的区域(第2/8页)

乾隆皇帝听说了这件事,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在一个月内连续下了三道谕旨,追问此案情况。山东巡抚玉德奏报了对当事人的处分情况:“德明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陈锦发往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

谁知道处理结果让乾隆皇帝更为不满,他认为“所办大错”。在这里,我把乾隆的谕旨做简单的交代:德明作为满州道员,因公上省,他怎么敢擅用号马,多带车辆,还纵容家人滋扰,甚至拖累知县,甚至酿成了官员自缢之事,情节尤重。如果这件事不加严惩,何以儆官常而肃吏治?德明著改为绞监候,先于济南省城重责四十板,即在该司监禁。至于陈锦作为道员的家人,依仗主子的威权,任意骚扰地方安定。滋阳知县陈时所发的传单,就是由陈锦开条转给,这件事表面上看是陈时畏罪自缢,实际是由陈锦一手造成……陈锦著即在该处绞决,用来抵陈时的命,并为各省督抚司道家人长随滋事不法者戒。

乾隆的一纸手谕,就把对德明的处分定为“绞监侯”(死缓),把陈锦定为“绞决”(死刑)。

乾隆在谕旨中说了很多有关吏治方面的话,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最重视的并不是对此案的具体处理,而是下属对他的态度。原来他已决定明年就让位给儿子颙琰(即嘉庆帝),又害怕自己一下台,下属眼中就没有他这个皇帝。说白了,也就是为了试探官员的忠诚度。

这在谕旨中说得很明白:“岂以明年届联归政之期,辄敢轻易尝试?……联仰承昊眷,康强逢吉,一日不至倦勤,即一日不敢懈弛,即归政后,遇有此等事件,亦严加整饬,宁可置之不问!”这话的意思是说,我明年就要退居二线了,这些人敢以身试法,就是拿我这个即将退休的皇帝不当回事。我告诉你们,我一天不退,一天就不能放松吏治,就算我退下去了,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也会严加整治。

乾隆对山东巡抚玉德十分不满,指责他“办理此案意有宽纵”。乾隆怀疑德明动用车马上省是向玉德贿赂送礼。他的理由是德明又不是调任到异地,需要十余匹马搬家,而且他还用了三辆大车。车里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一定是一些金银器物,说不定是用来贿赂山东巡抚玉德。

作为一省巡抚玉德为什么不详查具奏?乾隆命交部要对这个案子严加议处。马上将德明车上装的什么?用来做什么?详细查明,据实上奏。

玉德也是刚任山东巡抚不到半年时间,就碰上了这个棘手的案子,搞不好就把自己拉下水了。而这个事件惹得皇帝如此动怒,使玉德陷入惶恐。他连忙上表章自责,请求朝廷能够给一个处分。表章中有自己“初任封疆,不谙世理”的话;又说目前山东登州、莱州、青州一带海盗猖獗,请求“亲率官兵绢拿海盗”。将玉德的话联系起来考虑,那就是:为自己的罪责找一个开脱的理由,并请求将功赎罪。

作为山东省省长的玉德,对于其中的规则还是谙熟于心的。

不料乾隆却抓住他不放,说他“所奏殊属错谬”。认为他所上奏的奏章都是拿他这个皇帝开涮。乾隆将玉德狠狠挖苦了一番:我从来没听说过女人要先学会生孩子再出嫁的!你玉德大人曾当过藩、臬、道、府诸任,怎么能说是没有经验?至于海盗,用不着你亲自去征讨,你就老老实实地办德明的案子吧!如果你玉德再拿我开涮,拖着不办,那就直接把德明押解来京由我这个皇帝亲自讯问,一旦审出真情,你这个山东巡抚应担当什么责任,就不用我告诉你了吧?

乾隆的这道谕旨以每天四百里的速度快马驿传就送到了玉德的手里。玉德读完后,估计脖颈处感觉出了刀锋掠过的寒气。玉德见皇帝真的很生气,如果再打马虎眼,那么后果将会更严重。没办法,他只能如实奏报。玉德说出了怎样的实情呢?在审讯德明的时候,德明交代他曾备带如意、朝珠、蟒袍等宝贝进入省城,是为了送给巡抚和省城大小官员。结果还没来得及出货,就被抄了出来。

玉德说出的实情,并没有惊倒乾隆皇帝。虽然乾隆在这里夸张地用了一个词“骇然”,但这只是他打的官腔。其实作为皇帝的他比谁都清楚,官场之上“私受馈受,相习成风”的那些弯弯绕,是地球人都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