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莫扎特演出和宣传:从德奥合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4/15页)
16.纳粹德国在莫扎特150周年庆期间出版的无数莫扎特相关著作的封面和扉页 选。
当局把莫扎特年看得很重,一个早期的标志是1月26日德国电台的严肃播报(feierliche Sendung),主持人是海因茨·德雷维斯(Heinz Drewes),即宣传部音乐部门的负责人。在回顾莫扎特的生平和作品后,德雷维斯宣布,戈培尔敦促帝国境内的音乐社群在这一年集中力量,纪念“这位真正神圣天才之伟大和他的作品之美”[396]。
戈培尔的话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莫扎特庆典必须无处不在,遍及全国。出版商响应他的号召,出版了数量惊人的乐谱和关于这位作曲家的新书,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面向大众市场的。[397]但1941年高调纪念莫扎特最显著的表现还是大量的音乐节,时间上遍布全年,地点上几乎包括帝国境内所有的中心城市。和作曲家生平有着或多或少历史关联的地方则付出了额外的努力。显然,萨尔茨堡作为莫扎特的出生地,在莫扎特庆祝中无所不在,纪念活动此起彼伏,贯穿整年。但最终,对莫扎特的艺术最宏大、最广博的庆祝是在维也纳举办的——一个庞大的、持续一周的国际音乐节,由戈培尔和巴尔杜尔·冯·席拉赫共同赞助,在11月28日至12月5日举办。
莫扎特年在萨尔茨堡
在德雷维斯严肃广播的当晚,萨尔茨堡以在地区剧院(Landstheater)上演的一场《魔笛》庆祝演出开启了莫扎特年。柏林和慕尼黑国家歌剧院的几位客席艺术家担任部分主角,凯特·海德斯巴赫(Käte Heidersbach)饰帕米娜,尤里乌斯·帕扎克(Julius Patzak)饰塔米诺,路德维希·韦伯(Ludwig Weber)饰萨拉斯特罗。萨尔茨堡省部级党首(Gauleiter)弗里德里希·赖纳(Friedrich Rainer)特别邀请来自纳粹党、党卫队和帝国国防军(Wehrmacht)的宾客到场,以求让这次演出成为国家级事件。[398]
次日是莫扎特诞辰185周年的纪念日。赖纳在莫扎特故居举办了晨间庆祝仪式,以示纪念,同样邀请了纳粹党的客人。在马丁·鲍曼(Martin Bormann)代表元首在莫扎特出生的房间给莫扎特献上花圈之后,埃里希·瓦伦丁上前,在莫扎特的琴上演奏了他的第一部作品《G大调小步舞曲》(K.1)。仪式最后上演了《D大调长笛四重奏》(K.285)的慢乐章。整个过程中,如《维也纳费加罗》(Wiener Figaro)杂志报道,有两位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守在建筑门口,“象征着德国年轻一代和这位作曲家之间的强有力的团结”。当天下午,这种关联进一步加强:莫扎特学院举办了一场管弦乐演出,整个萨尔茨堡的学生都参加了。[399]
四个月后,在4月23日,又一个音乐里程碑落户萨尔茨堡。莫扎特学院在1939年被升级成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在莫扎特年里,又升级为帝国高等音乐学校(Reichshochschule für Musik)。教育部长伯恩哈德·鲁斯特再次造访萨尔茨堡,参加正式典礼,并和两年前一样,发表了表彰该校的演讲。《维也纳费加罗》总结了鲁斯特演讲的内容。他从德奥合并后学院取得的进步讲起。他特别称赞管理层在困难的条件下能聘到资质合适的讲师,招来合格的学生。他引用希特勒的格言“民族艺术只有活在人民之中才能繁荣”,特别赞扬了莫扎特出生地——“音乐无所不在的地方”——的市民。他有信心,通过莫扎特、“德国人民的音乐能量”和“贵国之子,德国最伟大的领袖”阿道夫·希特勒共同带来的三重灵感,莫扎特学院在未来将注定成功。鲁斯特在演讲中证实希特勒有意拨出足够的资金来出版一套新的莫扎特全集。[400]
受到鲁斯特的支持,莫扎特学院的几位最著名的教授于1941年夏致力于加强宣传“莫扎特和我们的青年的关系”和“莫扎特在民族国家”这两个主题。为了拉近莫扎特和大众的距离,他们成立了四个专门项目。在“莫扎特体验”(Das Erlebnis Mozart)项目中,钢琴家艾莉·内伊(Elly Ney)举办了几次讲座音乐会,专讲他的键盘音乐。希特勒青年团的作曲家切撒尔·布雷斯根(Cesar Bresgen)举办了“欢快的莫扎特”(Der gesellige Mozart)项目,主要和声乐家、管乐手合作。教育专家弗里茨·约德(Fritz Jöde)举办了“吸引大众的莫扎特”(Der volkstümliche Mozart)活动,主打世俗声乐、歌剧咏叹调和《“狩猎”四重奏》(K.458)。活动紧锣密鼓地举办,省部级党首受到启发,把当地希特勒青年团的歌舞团命名为莫扎特。授名仪式是在为期六天的军事干部演习之后举办的,意在表明德国的青年将“投身于全新、全面耕耘莫扎特艺术的战斗”[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