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以塞尔维亚为献礼(第2/14页)

雨水使山谷里到处是水,十月上旬起高山上白雪皑皑。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亲王率预备队等在萨瓦河北岸,同情南岸士兵的处境。“至少我们睡在屋檐下;塞尔维亚境内那些可怜的士兵露宿野外,寒冬中坐在烂泥里,一身湿,那肯定很苦。”[8]最苦的可能是伤兵,他们无法在撤退后被送到烂泥公路边的医院,而是被丢在农舍里,躺在麦秆堆上,痛得扭动身体。数千伤兵遍布于塞尔维亚的乡间小路上,只要曾爆发战事的地方就有他们。伤寒透过奥匈帝国骑兵的粪便传入塞尔维亚,最终将夺走塞尔维亚三分之一人的性命。眼下,伤寒在军队里大肆蔓延,染上者也都被弃之不顾。即使四轮马拉货车上有空位,也不让伤寒患者上车,怕传给健康的人和污染补给品。[9]

由于兵员、火炮、弹药、粮食样样都快耗尽,普特尼克将军这时宣布:“我们唯一的战略,就是用塞尔维亚的烂泥把敌人的战斗部队与其补给隔开。”[10]奥军往泥淖高歌猛进,最初取得了八、九月时他们只能梦想而无缘实现的那种推进成果。攻陷萨巴茨,也攻陷列斯尼察和洛兹尼察。但这三地都取之不易,主要是因为奥地利统兵官奉命“炮弹尽可能省着点用,以便这一有用东西全运给北方面军用”[11]。第二十九师靠着一路激战才打进萨巴茨,肃清该城敌军。他们上刺刀冲向卧倒在该城铁路路堤后面向他们开火的塞军,为此死伤了数百人。哈布斯堡步兵军官不得命令炮兵开火:“炮弹短缺,只有炮兵军官有权决定要不要开炮。”[12]但第五集团军至少渡过了萨瓦河和德里纳河,开始往南边、东边进攻。

霍夫堡宫大为高兴,博尔弗拉斯发文给波蒂奥雷克,说他认为塞尔维亚人一旦再与奥军“正面对决”就会垮掉。[13]以克罗地亚人为主体的第十六步兵团,在十一月一日真的与塞尔维亚某部队正面对决时,该部队军官下令进攻,但塞尔维亚士兵却抗命。“你们自己怎么不进攻?”有人无意间听到抗命的塞尔维亚士兵向他们的军官如此喊道。[14]奥匈帝国搜集到的情报充斥以下的好消息:塞尔维亚兵力只剩最后的二十万;塞尔维亚士兵已在尼什哗变;部队已由最后的预备队组成;军队已无步枪可用;已开始征召六十多岁的人入伍;较年轻的塞尔维亚人都已战死或受伤。[15]

法兰克的第八军从萨瓦河与德里纳河的肘状弯处攻入塞尔维亚。他的第十三军在洛兹尼察渡过德里纳河,从塞尔维亚一后卫部队手里拿下采尔山和俯扼周遭地方的该山高原,第六集团军的第十五、十六军则在更南处渡过德里纳河,攻上亚哥德纳高地。在此,战斗一如九月时拼命、惨烈。塞军决意尽可能消耗敌军兵力,于是用火炮和机枪守卫状况好的壕沟,然后,十一月八日,即战事最激烈时,他们还从山上滚下原木和大石,丢掷石块和手榴弹,甚至举起信号枪朝奥地利人射击。[16]进攻的奥军士兵被岩石碎片砸伤之处,和被炮弹碎片打伤之处一样多。

先前让奥军付出惨重伤亡的克鲁帕尼、罗兹罕(Rozhan),在十一月第一个星期陷落。奥地利第七十八团于十一月六日拿下重兵防守的古切沃(Gucevo)高地。那是普特尼克部防线上最重要的一点,塞尔维亚人在那里抵御奥军已四十九天。由两百人组成的一支奥地利“冲锋连”,在拂晓前的黑夜中,利用战术奇袭渗入塞尔维亚人的壕沟,用手榴弹制服敌军,然后召唤线列步兵上前。线列步兵抢在塞尔维亚预备队前头抵达壕沟,然后将后者赶下高地,也难得地俘获大量敌军和武器:六名军官、六百名士兵、一门加农炮、三挺机枪。龙心大悦的弗朗茨·约瑟夫皇帝,欣慰于终于有值得庆祝的战果,授予该部队三百三十四面奖章表彰其英勇,赏给冲锋连每名幸存者五十克朗。[17]

对塞尔维亚的战争似乎终于转为奥地利占上风。与摄政亚历山大和总理帕西茨会晤时,普特尼克将军说塞尔维亚军队的情况很糟,甚至提到可能得与奥地利单独媾和。[18]塞尔维亚人于十一月十五日让出瓦列沃,西塞尔维亚主要的交通中枢。原打算在该地困住塞军并予以歼灭的波蒂奥雷克,虽然未能如愿,但还是在向全帝国广播的公报里得意表示:“经过九天行军,走过高山、湿地,冒着雨、雪和寒冷,同时经过九天激战,勇敢的第五、第六集团军士兵已拿下科卢巴拉河一线,使敌人溃逃。”[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