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4/5页)
【后来王献之先死,王徽之奔丧,未曾落一滴眼泪,却取弟弟遗留的古琴弹奏,弦断音散,不成曲调】
【因此掷琴于地,泣血哀叹道:『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月余后亦逝】
这个故事,较之前一位的左光斗、史可法司徒组,显得更为平和温柔。
没有国仇家恨,忠肝义胆的传奇,只是王家兄弟二人之间的故事。
唯其如此,才分外触动人心。
万朝中的观众,凡是有兄弟姐妹,特别是兄弟姐妹已逝的,都对王徽之这一声『人琴俱亡』格外感同身受,怔然红了眼眶。
随园外的一处山丘墓地上,才子袁枚每日都在这个时候过来,探望妹妹袁机。
“汝何忍埋骨泉下多时,留阿兄一人在人世间”,他静静坐在墓碑前,将祭文混入一张张纸钱,翩跹飞舞如白蝶。
这一首《祭妹文》,每一句都是锥心泣血,无数朦胧,是历代祭亲之文中最催人泪下的篇章。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
他为袁机写了数十首悼词,这只是其中的一篇。
袁枚抬袖拂去了墓碑上的纸灰,泪眼朦胧中望向天幕,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古来人琴俱亡、丧亲悲甚者,又岂独是王徽之一人?
此刻,霍去病看着盘点,却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
他连呼失策:“糟糕,我们这次只带了小王羲之回大汉,没带上他未来的夫人!”
王羲之的两个孩子,王徽之、王献之显然都是大汉急缺的顶尖文化人才啊,感觉损失好大!
刘彻也不禁感到惋惜,很快便反应过来:“问题不大,反正现在两个位面连通了,没事让两个孩子在一起多培养培养感情。”
霍去病信服地点点头。
【人间真情之六,施襄夏&范西屏,亦敌亦友,一世知音,当湖十局流传千古】
【二人年少为同窗好友,同师从俞长侯学棋,相伴成长】
【而后范西屏先成名,施襄夏沉寂十余年之久,因得范西屏时时前来对弈,终于在某一日开悟,各自成为国手。二人在彼此厮杀对决中走向巅峰,带来了整个历史中棋坛最为辉煌的岁月】
【后于当湖之地,对坐山水江天,对弈十局,子落惊风雨,刀光剑影无声,最后施襄夏执白小胜】
【此战被盛赞“落子乃有仙气,此中无复尘机,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是整个围棋史上的最巅峰之作】
观众们看到这里,心中都有些感慨。
古来棋圣难得,但更难得的却是棋逢对手,君不见黄龙士一生落子无敌,最后也只能留下《血泪篇》,欲寻对手而不得,最后只能怅怅而终?
施襄夏与范西屏,是对手,更是知己和好友,是棋坛经年累月的暗淡无光岁月后,催生出来的同样热烈明亮的灵魂。
为此值得浮一大白!
【人间真情之七,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
【这是一段无比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每两个人之间都有一段人间真情——】
【首先是白居易和元稹,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死生契阔三十载,诗文唱和九百篇」】
【九百首诗文的篇幅长度可以写完好几本《孙子兵法》,还能让孙武热情地跟你谈谈实战作战经验,但是并不能写完他们之间的故事】
【在彼此的赠诗中想要寻找什么样的风格都有,有哀情隽永的,「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有念念不忘的,「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有思绪刻骨的,「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还有主打一个不正经的「君今劝我醉,劝醉意如何」——纵观史册众多交友,契阔如此,也当称一声天花板了】
【其次是白居易和刘禹锡,有一百多首诗组成了《刘白唱和集》,彼此颇引以为知音怜惜身世,曾感叹「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更是曾在诗中发下宏愿,对刘禹锡倾诉心声「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然后还有,刘禹锡和元稹,元和六年送了一个桃花枕头,死后还有个泉下同游的相约,虽然是白居易代他们约的:「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